|
|
|
|
青少年犯罪解释
|
青少年犯罪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青少年犯罪是指青少年违反社会规范或触犯刑事法律之越轨行为;此概念在二十世纪已获得普遍的接受。一般而言青少年的年龄大多设定在十一、二岁至二十岁左右而「犯罪」一词来自拉丁文的delinquere意指「疏忽」(neglect);广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青少年忽视服从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标准。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反社会行为;因这种行为由青少年所犯故称为青少年犯罪。 在美国有超过三十种以上的行为型式是犯罪包括无法矫正、药瘾、混乱、流浪者、性违规等。二十世纪的趋势倾向于采取广义的犯罪概念青少年犯罪显着增加部分乃因把较多的行为型式当作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增加不但在高度工业化与高度发展的国家多有在所谓低发展的国家失去部落特徵文化和人口移动的地区也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增加。 青少年罪犯的处理在青少年法庭最常用的方法是保护管束(一种非监禁式之处分);青少年罪犯交由观护人监督。观护人的职责是以复健的观点采取友谊的态度改变罪犯;观护人的工作是为他所辅导的人解决问题使其能正常地就学或就业走向正途而免予再犯。此法的先决条件是要有训练有素的辅导人员大多数实施青少年观护制度的国家都聘任全薪的受过训练的人员如英国的内政部为观护人提供训练课程。澳洲是从人生经验丰富的人士中选出志愿者。法国与比利时实施「免除监督」制雇用全薪人员;此外对无家可归或不适当家庭的青少年罪犯提供收养家庭(Foster-Home Placement)。另一种处理青少年罪犯的方法就是替代处遇许多国家采行此法;最常用的方法是送到复建机构对青少年提供农业或工业训练通常也提供社会服务的机会。有些青少年机构设置的住所优先于集体收容所根据青少年罪犯的程度分级给予个别化处遇但并不与别人隔离如美国的新泽西州就实施群体治疗。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可分二类。第一为一般预防:提供青少年福利措施包括增设青少年服务机构举办青少年康乐活动推广寄养家庭制度落实青少年就学、就业、辅导工作等。第二为特殊预防:各级学校应针对青少年之偏差行为予以诊断与辅导。这些措施包含学校与家庭之辅导服务如在教育体系中教师应留意学生的行为问题。在美国有社区协调委员会由社区福利机构组成承担儿童福利和青少年罪犯之服务工作当青少年出现行为问题时就送到适当的处理机构以代替送到法庭。一般委员会也为社会的青少年计划休闲活动。 一九四八年后联合国注意到各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对青少年犯罪之预防采行许多国际性政策与活动的计划除了出版世界不同地区青少年问题的综合研究外也要求各国政府提供技术性协助举行地区性研讨会协助专家、研究员、学者从事研究与辅导。 少年犯罪问题在世界各国普受重视近年来在高度工业发展的国家少年犯罪的特徵为:(1)犯罪行为粗野、强暴; (2)犯罪年龄降低; (3)中级社会经济阶层家庭之子女增加; (4)双亲家庭子女犯罪者增加; (5)犯罪有集中于都市之趋势。过去认为少年犯罪是贫穷家庭或破损家庭子女较多的观念已经被打破并且有性犯罪行为增加、累犯者增加、非心理障碍者的犯罪增加等特徵。 少年犯罪的原因可能因犯罪行为的类别而异并且各个犯罪少年的原因也不相同。犯罪学所列举的共同因素是器质性、生物学的因素以及环境与社会的因素前者如智能不足、精神疾病等心理资质的病理性属于此后者如破碎家庭、贫困家庭、不道德的家庭或冲突的家庭等属于家庭病理性者以及犯罪地区都市化现象、不良文化等社会、文化的病理性属于此。 目前世界各国多有少年法以处理少年犯罪问题。在此制度之下进行科学的调查、诊断、处理、预防等措施个案研究、团体谘商、个别谘商等技巧积极被导入有相当绩效。目前由于社会型态的改变、家庭功能的崩溃、学校教育的偏颇、社会病理的严重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为了谋求预防与矫治宜采行心理卫生方案青少年保护措施及加强社区活动等对于少年犯罪问题采取全国性、整体性的预防与矫治工作是刻不容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