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忠恕相关组词:

张忠进 李忠 尽忠竭力 忠言嘉谟 赤胆忠肝 烂忠厚 忠孝不能两全 刘秉忠 摅忠报国 恕己及物 恕己及人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忠孝节烈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小忠小信 愚忠 竭智尽忠 宅心忠厚 忠言奇谋 忠臣义士 忠忱 忠言谠论 忠孝双全 大奸似忠 尽忠职守 不忠 忠孝两全 赤胆忠心 张自忠 忠孝节义 耿精忠 忠厚老实 精忠报国 忠贞不渝 尽忠报国 宽恕 张献忠 忠直 忠正 忠贞 忠勇 忠义 忠言逆耳 忠言 忠信 忠心贯日 忠心耿耿 忠心赤胆 忠心 忠孝 忠贤 忠顺 忠恕 忠实 忠悫 忠烈 忠悃 忠款 忠敬 忠荩 忠节 忠谏 忠魂 忠果 忠贯白日 忠鲠 忠告 忠肝义胆 忠臣 忠诚 效忠 尽忠 宥恕 饶恕 移孝作忠 移孝为忠 容恕 仁恕 恕罪 恕宥 恕道 情恕理遣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明恕 孤忠 公忠 余忠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元忠 仁忠 传忠堂 傅恕 任忠 任守忠 来忠 以忠 仰忠亭 下忠 于恕 于忠肃集 

忠恕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忠恕
   繁体: 忠恕
   拼音: zhong shu
   读音: zhōng shù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忠恕造句
   组词,组成语: 

忠恕解释

忠恕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忠恕」一词首见于〔论语·里仁篇〕所记曾子之言其原文是:「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中庸〕第十三章记载孔子的话:「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解释:「忠者内尽于心;恕者外不欺物。恕忖也;忖度其义于人。」邢昺在〔论语疏〕中指出:「忠谓尽中心也;恕谓忖己度物也。」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真德秀〔真西山集〕中则说:「忠者尽己之心也。恕者推己之心以及人也。」
  要尽己之心就要做到「反身而诚」所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离娄下〕亦说:「君子必自反也。」忠的意思也可以说是我们对人是否有诚意的表现。
  要推己及人就要做到「曲能有诚」这个「曲」是由私念造成的此一私念是根之于心的是「内在」的。例如孝是基于人情之私而生的。人都会先孝顺自己的父母但想到别人也会私爱父母所以要提高孝的意义和价值必须推己之孝心以及人。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亲亲而仁民由仁民而爱物。经过了「推」的工夫才能把内圣转为外王。所以〔孟子·梁惠王上〕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曾子用忠恕来解释孔子「吾道一以贯之」孔子的道既然是 「一以贯之」的当然应该把天道人道都包括在内。以此推之则曾子所说的忠恕应该可以把天人之道一以贯之的。因此程伊川说:「忠者天道;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此与违道异者 动以天尔。」又说:「『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忠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恕也。」又说:「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吾道一以贯之唯曾子为能达此孔子所以告之也。曾子告门人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亦犹夫子之告曾子也。〔中庸〕所以谓忠恕违道不远斯乃下学上达之义。」
  忠恕是人生哲学方面的两个重要德目而程子把忠解作无妄的天道恕解作行乎忠的人道推而言之「忠」相当于天之道的「诚者」「恕」相当于人之道的「诚之者」这样忠恕便将天人之道一以贯之了。
  伊川更将〔中庸〕里「忠恕违道不远」一语连起来解释认为曾子所讲的忠恕是「动以天尔」而〔中庸〕所说的忠恕是「下学上达」。也就是说前面所讲的忠恕是从本源处来讲的后面所讲的忠恕是就工夫处来讲的。其实工夫紧扣于本体因此下学就能上达。在德目上虽分忠恕二者但实践起来则是一贯的是天人合一的。因此忠恕二德目都具有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的运作;忠恕二者都是实践「诚」的最重要德目。
  又〔中庸〕指出:「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朱子对此的解释是「圣人之德浑然天理真实无妄不待思勉而从容中道则亦天之道也。未至于圣则不能无人欲之私而其为德不能皆实故未能不思而得则必择善然后可以明善;未能不勉而中则必固执然后可以诚身此则所谓人之道也。不思而得生知也;不勉而中安行也。择善学知以下之事;固执利行以下之事也。」
  就因为我们还没有达到圣人之境界难免人欲之私所以必须戒慎恐惧择善固执使喜怒哀乐之情均合乎礼最后修养工夫纯熟而能自然中节。
  圣人与一般人虽有「不勉而中」及「择善固执」的不同但都合乎「率性之谓道」的道也都离不开「诚」。〔中庸〕中所讲的率性、慎独、致中和最后都归结于「诚」忠恕最后亦归结于 「诚」。〔中庸〕「始言一理」然后「散为万事」「散为万事」后「未复合为一理」即归结于「诚」无论宗教、政治、伦理都可用「忠恕」来一以贯之用「诚」来「一以贯之」。
  「忠恕」不仅是对人的德行而且是处事的准则。〔大戴礼记〕说:「夫闻一以知十举一隅而三隅反恕之事也。周以察物举以徵符而辨其骨里者忠之事也。」「忠恕」是「下学而上达」的品德。如果把忠恕的涵义作深一层的分析忠向内提升便可臻于至诚恕向外推广便可拓为大公昇华到一个新的精神境界。
  忠、恕二者彼此贯通其动机与目的俱为「爱人」、「敬人」都须有对人如己的同情心。〔孟子·尽心上〕也说:「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言人只要能做到忠恕就算是符合所谓圣人之道。
  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忠恕是仁的具体内容同时也是「能近取譬」的实践仁的方法。不过在后世的封建社会中忠恕的伦理范畴由尽己待人逐渐演变而竟囿限于政治上臣民绝对忠顺君主的道德义务甚至有所谓帝王要臣民就死亦不得拒绝的「愚忠」行为洵非孔孟原来之意旨。


忠恕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竭尽心力并推己及人为人设想。
  【造句】忠恕就是自爱和爱人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德。


忠恕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竭尽心力并推己及人。《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礼记.中庸》:「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