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至道相关组词:

攀辕遮道 老马知道 道路中心桩 道卡斯族 竺道生 森山大道 中庸的道德哲学 道者 兴之所至 道生一 不便道 悲喜交至 歪谈乱道 祸不妄至 能说善道 赭衣半道 赭衣满道 道粮 道衣 闻道犹迷 一口道破 大学之道 至终 心灵福至 花道 石牛道 至於 从始至终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道德感 道德秩序 没做道理 不信道 道德决定 金牛道 着道 至敬无文 摆了一道 固有道德 潜道 東道主 立身行道 黄道周 茅山道士 形而上者谓之道 道济天下 交流道 君子之道 弹道飞弹 弹道学 地下道 得道成仙 外听道 慢车道 尿道感染 外耳道 夏至线 夏至点 上呼吸道 小道儿 合气道 不讲道理 卫道之士 主通道 双声道 上水道 公道话 坡道 路逢窄道 没槽道 六耳不传道 李政道 乐道 可不道 黄道日 黄道带 黑道日 黄道坐标系 黄道婆 过道 黄道光 轨道周期 旱道 逛道儿 轨道平面 轨道倾角 官道 更做道 更则道 公道难明 肛道 凤鸟不至 妇道家 二至圈 道乏 道达 道定 道德原则 道碴 道得应得 

至道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至道
   繁体: 至道
   拼音: zhi dao
   读音: zhì dào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至道造句
   组词,组成语: 

至道解释

至道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至道」就是极其精深奥妙的道这里是指形而上的精神原理犹如形上学中所说的宇宙的根源;见〔庄子.在宥篇〕所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旡视旡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旡劳女形旡摇女精乃可以长生。」至道原是指形而上、不可知、不可见的普遍原理正如老子所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形上的普遍原理超乎人的认识官能之外因此可谓恍惚幽深不可思议。虽然至道不可听闻却可以借精神涵养的工夫与之会通。只要精神专一宁静形体自然端正。清净端正不劳形伤神当可长生全性。王夫之则认为至道原是指形上不可见闻的原理修道的人涵养精神塞耳闭目原不足怪;只是「后世黄冠之流窃之以为丹术而老庄之意愈晦。大抵二子之书多为隐僻取譬迂远故术士得托以惑世。」也就是说老庄谈道与至道言词隐晦以致后世为道教炼丹之徒援用成为惑世邪术老庄本意原旨却被淹没了。
  其实根据庄子学说至道就是指宇宙的化生原理与普遍的自然法则。人既然是宇宙自然中的一分子当知小我即在大我之中也应效法自然之道涵养纯粹超越的精神因此道也是精神原理。〔知北游篇〕借着孔子与老子间的问答(重言式的寓言)说明这个道理:「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老聃曰:『汝斋戒疏瀹瀹尔心澡雪尔精神掊击尔知。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邀于此者四枝强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孔子以闲暇向老聃请教至道老聃却严肃地说必先精神斋戒清心净虑毁弃知识才可言道。光明生于黑暗有形生于无形精神生于大道粗大形质生于细小精微。万物形禅变化而生;人兽九窍是胎生禽鱼八窍则卵生。道放形骸于天地寄精神于四五往来无迹出入不可见。若能领悟自然之道广大化生无为不有的精神进而涵养充实人的内心便可达到身体强健、思虑通达、耳聪目明的境界。虽然用心却不劳苦因应事物变化万端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由此可知至道也就是至为奥妙的道原是自然原理形上法则一旦人能体悟领会用之涵养心性就成为精神原理、修为法则。


至道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大道至善至美之道。《礼记.学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文选.韦曜.博弈论》:「当世之士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宋朝太宗的年号(公元995~997)。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