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中庸〕全篇屡屡说到君子之道。其中第十一至十五章更是以君子之道为中心。第十四章之义参见「素位而行」其他各章所说的君子之道如下。 第十一章说君子既不会「素隐行怪」即是君子不会深求隐僻之理行诡异之事也不会「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即不会循着仁义而实践因力量不够而中途放弃。君子会「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即君子行事无过无不及该行而行且贯彻到底虽不为世人所知也毫不在意。依乎中庸是即日常伦理生活实践。儒家之道虽然有人说高深奥妙但其实却是从最基本而常见的开始且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由此努力实践便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第二十七章)便是「中庸」一词的主要涵义。 第十二章也说明道不离伦常日用而又最为高明广大的意义说「君子之道费而隐」费是广大隐是精微。作用广大所以不离伦常日用;道理精微所以任何人都不能完全穷尽地实现。故而又说「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又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君子之道在伦理常行中开始若充分实践便是天地之道。一切存在物所以能不断存在宇宙所以能持续生化的根据和人在伦常中所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一致的。 第十三章说「道不远人」即是说道就在人身边一加反省便可得到。例如从己所不欲处便可以知道应该怎样待人。从我希望别人怎样待我处也可知道别人希望我怎样待他。可见道是如何的切近而平易。此章并以孔子的自我反省之言申明此义说:「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从自己对儿子的要求处便可以知道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亲但是否真的如此地对待父亲呢?这样反省便会感到自己的不足而未尽到自己的本分。在对臣、弟及朋友也都要同样反省。由此可以知道道的切近而又难以穷尽实现的原因大致上关键就在自我反省不够做的也不够。既是如此君子所该有的态度是「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即在伦理常行中努力实践有未能做到的不敢不倍加努力;做到了也不敢说已经尽了全力。在作出行为时必须考虑是否符合自已平日所说的;在发出言论时必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能企及君子便是这样的恳切笃实的。此章对君子的神情态度有很具体的刻画。 第十五章说君子之道好比是「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即是说君子之道就在至近处开始也就是在切身处实践犹如要达到高处远处必从近处低处做起一样。这是上文一再提及的又具体的比喻出来。本章又引〔诗经〕来说明此义认为人如果能夫妻和谐友于兄弟则他的父母一定也安乐。明白的说从对待最亲近而常见的人开始到全家的人即是〔大学〕所说的修身齐家可达到治国平天下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