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性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普遍性与规约性(参见「规约主义」)在道德判断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依据规约主义道德判断具有规约性(prescriptivity)其功能在指导选择与规约行动。但是若仅强调规约性则判断本身将只是自我利益的慎思而已;如其要成为道德判断则必须结合另一要素:普遍性。普遍性本身是一个逻辑论题(Logical Thesis)意指一个有关言词意义或是「只单独依赖言词意义」的论题。 依规约主义的主张言词的意义有两种一是描述意义(descriptive meaning)一种是评价意义(evaluative meaning)而道德言词同时兼有这两种意义。道德判断的规约功能是根据评价意义而来;普遍性的论述依据基于言词描述意义的规则例如称赞某事物是好的或某行动是对的时则须应用某些理由以说明赞誉的意义。 语言的使用要注意一致性的意义规则此外描述意义的主要特徵是依据「相似性」概念。如果有人承认两件事物完全相似并使一些言词描述到其中一件事物上时便必须地使这些描述语词用到另一事物上;否则就是违反意义规则即违反逻辑的一致性要求。规约主义主张道德判断正如描述判断是可以普遍的但在前事例中决定描述意义的普遍规则不只是意义规则而且是实质的道德原则。 关于道德判断的普遍性通常有三点误解需加以澄清:一是视之为「实质的」道德原则另一是以之为必须预设先前存在某种较简单的一般原则最后则是将其与一般性混淆。首先普遍性是一个逻辑的性质用来说明道德语言的运作不许对于完全相似或若干方面相似的行动或事项作出不同的道德判断所以普遍性是一个「形式」原则。其次道德原则虽然必须普遍化但不必一般化或简单化甚至于用文字使之公式化而是类似康德(Imm. Kant)强调的「意志自律」(the autonomy of will)即基于普遍性的要求;道德行为者要为自己决定原则同时意欲其成为普遍的法则。最后一般性(generality)和普遍性有别一般的跟特指的(specific)相对程度不同;普遍的则与单称的(singular)相对差别并非程度的。简单地说一般性与特指性相反普遍性则与特指性能相容。 最后一点在德育义涵中。普遍性作为逻辑的论题时并不在于要求道德判断的基础必须一般化相反地个人随着道德意识的发展对于经验中例外或限制的逐渐认知使个人的道德原则个性化但这并不碍普遍化。因而德育的教学必须始于一般的道德规则这是因限于儿童理性发展的经验事实;但德育并不止于此尚要积极地协助儿童发展特殊但仍普遍的道德原则以生活于迅速变迁的社会。
普遍性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事物具有广泛共同的特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