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法则指的是具有一定出现频率或周期的事件。譬如当A事件出现时B事件接着出现则A与B之间所具有的因果关联性即称为法则。 自然科学的建立即是以法则的观念为基础试图由自然事物之运作找到一定的规则进而掌握并利用所得的规则资料。譬如在化学上二莫耳的水能分解出二莫耳的氢及一莫耳的氧。当化学家们掌握了这项分解的程序后即能用来制造氧气或氢气同时更能依此原则预测当具有十莫耳的水时所能分解出的氧与氢气之莫耳数。同理数学家亦能利用毕氏定理推演出直角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依此可见自然科学重视的是法则的推演及对具体事例之解释及预测。而法则产生的方式能够由经验中归纳所得或者先形成假设再经由事例的考验、修正而形成。但由于自然科学是源于对自然世界之了解与掌握故自然法则着重的是对自然事件产生之解释或预测上。另一方面由于自然法则之具有普遍性及必然性也曾为哲学家们视为人类知识建立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譬如在启蒙运动时期康德在回答关于「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时实将人类认知活动局限在数学及物理学上。 另一方面受到自然科学研究典范的影响人文社会研究亦采用自然科学量化的观点试图了解人类世界。例如心理学强调自变项与依变项之间的操作及结果由二者间所具有关联性解释为具有法则性的因果关系。或者历史学家由历史演化中所归纳出的规则企图解释并预测人类历史之走向。不可否认的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是须藉助自然科学方法但并不是指其在本质上亦自然科学化。因为人文社会科学之本质是在于对人类行动所具有的意义加以诠释而当人完全以自然科学的法则观点解释或预测人类的行动时该行动中所具有的意义也就被忽略同时也易流于以机械论解释人类心灵的危险。 人文及社会科学之自然化将使原本具有多面性的生活世界所呈现出的意义单面化。依此对教育研究方法而言研究对象行动之意义掌握与对象所表现出的行为二者是应加以厘清的。吾人能依据研究中所归纳出的结果来说明不同行为间的相关性但并不能据此即确立彼此间具有因果关联。因为当人确认行为间具有「若A则B」的因果性时则「A所以B」亦应成立但在人的行为表现上A显现时B却未必跟着出现;而即使B出现也未必表示是具有相同意义。故在诠释一项教育活动时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及行动所具有的意义应该厘清。
法则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凡可以适用之公法、私法及与法律有同等效力之条约均为法则较法律范围广。 【造句】人民团体的组织与活动须遵守不得主张共产主义或分裂国土的法则。 2:可作为标准的方法、规则。 【造句】运算法则、写作法则
法则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可做标准的法制、规则。《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所以说没有文章者是没有文章的法则。」效法、奉以为法。《左传.定公四年》:「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凡可以适用之公法、私法及与法律有同等效力之条约均为法则较法律范围广。表示欲得其结果所必要的运算方法;一说通常语言述说的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