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院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通儒院前身为大学院在〔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即已规划大学院为学问极则主研究不主讲授亦不立课程。到了〔奏定大学堂章程〕改名通儒院后体制益详但仍主研究无讲堂功课。入学资格为分科大学毕业生以其所欲考究之学艺具呈分科大学教员会议由总监督核定。入学后视其研究系属某分科大学之某学科即归该分科大学管理许由该学科教员指导;但若研究与其他分科大学学科有关可兼修。 通儒院学员在院不须保结不交学费若欲至某地考察也可支给旅费。在院二年后经该分科大学监督核准可兼理事务或迁居他地。其研究学期以五年为限成绩每年审查一次以能发明新理着有成书能制造新器足资利用为毕业。 由于学制初具学堂育才不能躐等取士之学至少须先于大学堂奠立基础故晚清高等教育之兴学乃由预备科而本科渐次发展通儒院未及施行。民国以后通儒院又改名大学院不设年限。直到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大学组织法〕大学院又改名规定大学以上设研究院但至少须含三个研究所;研究生肄习两年以上成绩合格者即授予硕士学位。后于民国二十三、二十四年相关法令续有颁定我国高深学术人才养成教育从此方奠下发展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