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具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国具是指治理国家所必须具备的人才语见〔荀子.君道篇〕。根据荀子的说法国家是社会人群聚积的最有效力的政治组织。治理国家的君主也就有最大的权势与责任。然而一个人的视听思聪十分有限无法治理幅员辽阔的国家。因此国君必需储备忠诚信实的亲信、德智兼备的卿相才能便给的使臣共治国家〔君道篇〕中说:「天下之变境内之事……人主将何以知之?曰便嬖左右者人主之所以窥远收众之门户牖向也不可不早具也……其知惠足使规物其端诚足使定物然后可夫是之谓国具。……国者事物之至也如泉原一物不应乱之端也。故曰:人主不可以独也。卿相辅佐人主之基杖也不可不早具也……其德音足以填抚百姓其知虑足以应待万变然后可 夫是之谓国具。四邻诸侯之相与……人主必将有足使喻志决疑于远力者然后可。其辩说足以解烦其知虑足以决疑其齐断足以距难不营私不反君然而应薄扞患足以持社稷然后可夫是之谓国具。」也就是说国君必须储备端正诚朴的左右亲信以为耳目了解国内发生的大小情事。同时必须以品德高尚、足以安抚百姓的人为卿相辅佐政事肆应变局;以意志果决、思虑敏捷、口才便给的人为使臣出使四方抗拒外国压力、扞卫国家利益而不致营私背叛。质言之良相贤臣即是治理国家必须储备的人才也就是所谓的「国具」。 「国具」之说出于荀子「尚贤使能」的一贯主张。首先荀子认为国家乃社会人群之积决非一人所能独治因此国君的首要责任就在为国求才。其次唯有透过礼义法度的制定使能者在其位智者守其职使贤者治理不肖者国家才能大治远离祸乱(参见「上一」)如〔王霸篇〕中说:「彼持国者必不可以独也。然则强固荣辱在于取相矣。身能相能如是者王。身不能如恐惧而求能者如是者强。身不能不知恐惧而求能者安唯便辟左右亲比己者之用如是者危削綦(极)之而亡。」也就是说人主治国强国荣辱均取决于相辅如果自己与相辅均有才德则可以王天下。如果自己无能、尚知恐惧求取能人辅佐还可以维持国家强盛;若不知恐惧不任用贤能只信任私人则国家危亡。荀子于是提出国家兴衰成亡的原理〔王霸篇〕中说:「国者巨用之则大小用之则小;綦大而王綦小而亡小巨分流者存。巨用之者先义而后利安不恤亲疏不恤贵贱唯诚能之求夫是之谓巨用之。小用之者先利而后义安不恤是非不治曲直唯便僻亲比己者之用夫是之谓小用之。巨用之者若彼小用之者若此;小巨分流者亦一若彼一若此也。」也就是说如果以尚贤使能等宏大的方针治理国家则国家自然强大;反之若只亲信私人图一己之利以狭小私心治理国家则国家自然沦为狭小的私器。将宏大的治国方针推进至极致便可王天下;将国家视为狭小私器至极致则必自取灭亡;两种原则同时并存则国家尚可维持。所谓宏大方针是指先义后利不分贵贱亲疏用人唯才。所谓狭小私心是指先利后义不分是非曲直用人唯私。若巨用小用同时并存则其产生效果也各如前述。 由上可知荀子「国具」与「巨用小用」之说皆在劝勉为政者用人唯才尚贤使能。国家既为社会人群的公器决非一人所能独治更非个人用以营私的工具。要使国家安治自当为国求才与贤能有德者共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