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膏火相关组词:

龟苓膏 肝火旺 烟火之警 火山活动 泥火山地形 火箭的原理 火炭母草 熅火 防火安全 发火点 休眠火山 冒烟突火 火头军 膏剂 膏润 赴蹈汤火 心头火起 膏雨 火神庙 撮盐入火 引火自焚 擞火 搧火 火药库 火险 跳出火坑 人间烟火 火山爆发 一盆火儿 膏药 鶉火 膏粱厚味 三更灯火五更鸡 火併 棉花火药 安全火柴 惹火 喷火山 吃火锅 乾柴烈火 烧火焜 突火 膏粱 破壁燎火 耐火材料 猛火油 茅膏菜 冒火 炬火 接火 家火 火炭 火宅 火圈 火犁 火镰 火具 火烛 火柱 火箭发动机 火剪 火箭筒 火刀 火夫 火牛阵 火烫 过火 爟火 挂火 观火 膏沐 肺火 断火 灯火店 灯火管制 鹑火 吹火 兵火 败火 熟石膏 跳火坑 燃膏继晷 煎膏炊骨 香火不断 远水难救近火 如荼如火 众怒如水火 营火会 急如风火 灯火万家 羽蹈烈火 心焦如火 香火不绝 扇火止沸 井中求火 火山汤海 火灭烟消 黑灯下火 膏粱文绣 蹈赴汤火 

膏火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膏火
   繁体: 膏火
   拼音: gao huo
   读音: gāo huǒ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膏火造句
   组词,组成语: 

膏火解释

膏火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膏火原意为以油点灯供照明之用后借用为书院或学堂给予学生之津贴费用。据近人刘伯骥研究膏火制可远溯至南宋宁宗朝(1195~1224)而以有清一代书院之膏火制最盛藉以帮助及鼓励学子(尤其寒士)专心向学寓有教养相资之意。
  至于膏火的数额清代书院每月发给在院正课学生向例在官银二、三两不等附课生则减半发给。这些费用再加上课考奖金(亦有称膏火或花红)便成为书院的主要开支故一般书院对于招收学生常常宁缺勿滥以减轻负担。张之洞在光绪十四年(1888)办广雅书院时给予诸生之膏火依其籍隶给予五至十一两不等最为丰厚。
  清末兴办新式学堂之初膏火的发给亦甚丰厚。同治元年(1862)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发给初肄习学生每月膏火银三两以后随年班渐增至六两、十两。其他如广东同文馆则月给膏火三两另月课分二等给奖金二两、一两;两湖书院月给四两月课则分三等散给鹰洋(银元)十二元、十元、八元。至于盛宣怀所创办的天津中西学堂因财力充足其头等学堂高班给至七两最低班亦有四两。
  书院或学堂发给之膏火依苏云峰撰[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一书所载光绪二十四年(1898)左右时一石米(一二零市斤)市价最高在银二至三两间故一名两湖书院学生若月课列超等可得洋十二元(约含八两大钱)加上膏火总计为十二两六钱以当时物价水准足可使学生安心向学。
  膏火制之优点在鼓励学子专心向学但既成通例则其流弊亦随之而生习见的便是造成学生依膏火多寡决定去留或贪得膏火而无志于课业。故张之洞兴办自强学堂时关于膏火的发给一反广雅书院及两湖书院时期的态度于其光绪二十三年新颁之[自强学堂不给膏火示]中明言:「有志之士就学情殷本不以膏火之有无为进退倘有名为问学实图膏火者自必废然而返变计不来则入学之人皆系有志求益之士学堂规矩更形严肃。」光绪二十四年京师大学堂兴办时上谕亦准不给膏火但给奖赏以免学生为图膏火而来;有异于三十年前京师同文馆创设时之办法。
  有清一代书院或学堂膏火之筹措多赖官员或士绅之私人捐助故经费来源不甚稳定。其实当时整个教育的发展本就无固定之经常费而在清末[癸卯学制]颁布后新式学堂各项规制、措施需款更形浩繁即便不言西式学堂无此膏火成例而欲援例办理亦力有不逮。故[癸卯学制]施行后各级学堂学生均已无膏火之待遇。


膏火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油火。《庄子.人间世》:「膏火自煎也。」比喻求学的费用。宋.苏轼〈送蜀僧去尘〉诗:「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