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颜回字子渊孔门弟子。据〔史记〕记载颜回鲁人少孔子三十岁与父亲颜路同为孔子的学生。颜回最受孔子器重司马迁说:「七十子之徒仲尼独称颜渊好学。」颜子在孔门四科中列于「德行」之科而名居十哲之首。历代帝王于孔子外特别尊崇颜子;元文帝至顺二年(1331)加封颜子为兖国复圣公故后世尊称颜子复圣。 颜子终日陪侍在孔子身边聆听孔子的教诲没有一句问难的话彷佛是个愚人。但观察他私下的议论又能畅所欲言发挥孔子的意旨可见其闻一知十胸中了然明白老师的意旨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 孔子最称道颜回的安贫乐道精神如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又〔论语〕中孔子所说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颜回都能身体力行做到。宋儒程伊川所作〔颜子所好何学篇〕中说:「颜子之乐非乐箪瓢陋巷也 不以贫寠累其心 而改其所乐也。」又说:「箪瓢陋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尔。」另程伊川又提到:「昔受学于周茂叔(即周濂溪)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朱熹注云:「程子之言引而不发盖欲学者深思自得之。」这里孔颜之乐相同均是指乐天知命之乐安贫乐道之乐。这种乐不由知解而得而是要由真实生活中、道德实践中体验而得。一个执德不宏信道不笃的人是无法体味的。 在道德修养方面孔子特别称赞颜子「不迁怒不贰过」。孔子并不要求他的弟子十全十美一生均无过失亦并不禁止别人有喜怒之情他觉得能够做到「不迁怒不贰过」已经是了不起的修为了。如〔易传.系辞下〕记载孔子说:「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一般人犯了过错当时也能深切悔悟但过些时又往往重犯旧过甚至诿过别人迁怒别人颜子在德行上能够微有小过错便能知道知道后便不再犯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孔子认为颜子所以能有这种德行修养主要的原因是他能「择乎中庸服膺弗失」并且能做到 「三月不违仁」。所谓中庸照程伊川的解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颜子能够择手中庸服膺而弗失所以才能做到三月不违仁。另朱熹注释:三月不违仁所说的三月代表很久的意思。又说:仁者心之德。心本无有不仁但为私欲蒙蔽时则虽有此心而无此德便是「违仁」。其他的人则或日一至仁;或月一至仁造其域而不能久而颜回则能做到久不违仁的修养。 〔论语〕中记载:「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 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里「无伐善」的意思是不炫耀自己的才德惟求备其在我;「无施劳」的意思是不夸张自己的功绩惟竭力为人服务。颜子表现能「无私」而「尽己」孔子则能做到使老者养之以安对朋友交之于信对少者怀之以恩。孔子所言之志是使万物各得其所各遂其生。孔子是从天理发现处言志颜子则从性分上言志。孔子做到不思不勉安然行仁颜子则只做到不违仁。惟〔二程遗书〕中程子的意见:孔子所言志一般人不可几而及学者当学颜子入圣人为近有用力处。 颜子在政教方面有远大的抱负亦有行道于世的才德惟世衰道微明主不出不能使颜子施展抱负康济天下是很遗憾的事。〔论语〕中孔子特别称赞颜回能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即是指颜子与他自己能做到行藏兼宜得志则泽加于民行道求世兼善天下不得志期能修身见于世独善其身。 颜子一生始终随侍孔子;畏于匡过宋厄于陈蔡颜子均随侍左右。孔门七十子之徒皆身通六艺各有所成;而孔子独称颜子最好学最有才德。可惜颜子只活了四十一岁如天假以年颜子的造诣应该是无可限量的。 颜渊死孔子哭之恸有天之将丧斯文之感叹。颜子既卒同门欲厚葬之其父颜路请卖孔子之车以之为颜子置椁孔子以为不合于礼而不同意并不是孔子舍不得卖掉车子;但群弟子因与颜子情谊极深仍予厚葬孔子亦能不为己甚不坚持自己的原意而能兼顾情义各当其可于此可见孔门师生情谊之深厚。(参见「颜氏之子」)
颜回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教育Wiki编版
颜回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人名。(公元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鲁人孔子弟子。天资明睿贫而好学于弟子中最贤孔子称其「不迁怒不贰过」。后世称为「复圣」列于孔门德行科。也作「颜子渊」、「颜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