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昕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一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江苏嘉定人;为清代经史名家及教育家。自幼受父、祖启迪刻苦善学肄业于紫阳书院。二十四岁于乾隆南巡时献赋入选再试特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二十七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升至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先后奉旨参与[热河志]、[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等书的纂修工作。又累次出任山东、湖南、浙江、河南主考官后又提督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年(1775)退休后先后应聘出任江宁锺山、太仓州娄东及苏州紫阳书院的院长。总计钱大昕一生供职翰林院二十余年归里后主持书院三十年一直从事编纂、主考、学政和书院等教育工作毕生钻研及倡导经史之学。 钱大昕的学术成就体现在长年积累的读书笔记、序跋、书信、答问及其他文字最后集结为两部综合性的着作:其一是[十驾斋养新录]采笔记形式从二十岁开始每当读书有心得就写成札记积累五十年后仿顾炎武[日知录]体例而编成一书内容精深但不涉及经世实务。其二是[潜研堂文集]系诗文集虽是随意抒写仍避免空泛浮词力求字字有据贯穿经史。 在学术思想上有关经学的精辟论述侧重于小学方面散见于上述二书。大昕推崇顾炎武、阎若璩等认为训诂必依汉儒以得义理之真。他不墨守注疏也肯定宋儒能力图矫正「学究专己守残之陋」但却反对「元、明以来学者空谈名理不复从事训诂、制度、象数张口茫如」之敷衍附会。对文字、声韵、训诂学都有贡献也重视史学经、史并尊反对「陋史而荣经」的看法不赞成元、明讲经者贬低史学指出[尚书]、[春秋]就是史家的权舆而且[史记]、[汉书]的文章可与六经并传而无愧。又认为写历史应着重记载的全面和真实可靠不需学春秋笔法及褒贬人物故他将大多精力用在订正史籍的讹误补充应有的史实阐明疑难沟通史料间的联系使其条理贯串便于阅读;代表作为[廿二史考异]。他自作官后就专攻历朝正史一有心得就写成札记累积数十年后于七十岁时全书才得以出版较同时期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及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二本巨着更为深入且能旁徵博采尤以宋、辽、金、元四史的研究最能超越同辈。段玉裁称誉本书的成就说:「凡文字、音韵、训诂之精微地理之沿革历代官制之体例氏族之流派古人姓字、里居、官爵、事实、年齿之纷繁古今石刻画篆隶可订六书故实可裨史传者以及古九章算术自汉迄今中西历法无不了如指掌。」由上可知钱大昕学术之博大精深。析言之约有四端值得推崇:其一音韵学方面认识到「声音与时变易」的规律深入探讨古音提出声纽「古无轻唇音」及「古无舌上音」的卓越见解如今已被声韵学家视为定论。其二认为史家当讨论舆地、官制、氏族三端藉以展开对历代正史的综合考校如[廿二史考异]中对历代[地理志]有大量考订并将历代官制称谓分析入微又重视谱牒之学用以考订正史汇集不同时代同姓名、同号的人以供参考。其三扩大金石的收藏与考史相结合认为金石之学与经史相表里将史料从书本扩大到实物考古资料。其四为了读通历代史志刻苦学习数学、天文等自然科学说出「中法之绌于欧逻巴也由于儒者之不知数也」具有实事求是、力求创新的精神。 钱大昕不但终身从事经史研究与教育工作并且具有学不厌的精神对于史料的考订特具贡献对于若干学科也有开创之功着述精勤尤值得称赏。
钱大昕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人名。(公元1728~1804)字晓徵又字辛楣号竹汀清江苏嘉定人乾隆进士;博通群籍综贯六艺诗文为吴中七子冠历主钟山、娄东、紫阳诸书院讲席着有《廿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元史艺文志》、《潜研堂集》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