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缜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范缜(450~515)字子真南乡舞阴(今河南省泌阳县西北)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约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缜青年时曾至沛国(今安徽省宿迁县境)拜当时闻名学者刘瓛为师由于卓越不群而勤学为刘瓛所器重;长大后博通经术尤精〔三礼〕并且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仕齐时初任宁蛮主簿累迁尚书殿中郎。梁时被徵为晋安太守后迁至尚书左丞。由于六朝齐梁之际佛学盛行众人多信奉灵魂不灭之说故范缜特着〔神灭论〕加以抵御反驳虽遭群起攻击仍坚持所见不卖论取官约卒于梁武帝天监十四年。着有文集十卷惜多亡佚今仅存〔神灭论〕及〔答曹文难神灭论〕等几篇短文传世。 范缜〔神灭论〕的主要观点为: 1.形神相即不得相异:「形」为形体「神」为精神「即」乃彼此统一、不得分离而「异」乃指分离。也就是说灵魂和形体永远相互涵蕴不能分离而独存。他并主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形」、「神」其实是名殊而体一的。 2.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质」为形质、实体「用」指功用、作用。也就是说人的物质形体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础和主体精神则是形体的一种属性和作用。范缜曾举了一个闻名的「刀刃之喻」他把形体比作刀刃把精神比作锋利认为若没有了锋利则不能称为刀刃而锋利亦不能脱离刀刃而单独存在所以人的形体倘已消失精神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此论一出朝野哗然攻讦〔神灭论〕者乃以儒家经典质问范缜为什么〔孝经〕上说「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呢?如果「形神俱灭」那么谁去配天谁去配上帝呢?范缜则回答如果人人都是「圣达」就不需要这般的教化了因为一般人「常贵生而贱死」若对他们说「死而有灵」才会产生「畏敬之心」如果对他们说「死而无知」便会产生「慢易之意」由于圣人体会出这个道理故「庙祧坛墠以笃其诚心肆筵授几以全其罔已;尊祖以穷郊天之敬严父以配明堂之享」进而使「忠信之人寄心有地;强梁之子兹焉是惧」以达到「声教昭于上风俗淳于下」的境界所以「教之所设实在黔首」。范缜还强调此种教化的重要认为「宇宙郊社皆圣人之教迹彝伦之道不可得而废耳」。论难者又加反驳以「无神而为有神」乃是「以欺妄为教」如何能「达孝之心厉偷薄之意」呢?范缜的回答是「伤风败俗导人非道」才算是欺妄如果可以「安上治民移风易俗」使「三光明于上黔黎悦于下」那么怎能算是欺妄呢?他并主张「郊丘明堂乃是儒家之渊府」极力扞卫儒家的教育理论。 范缜站在维护传统文化的立场不但「盛称无佛」并从理论上对佛教思想加以批判他在「形神关系」的问题探讨上达到了中国哲学史中形上学的一个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