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改变相关组词:

神色不变 改编剧本 疗育与转变 疗育转变 过勿惮改 顺时达变 兰德变革动因模式 变质作用 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改变模式 幼儿行为改变技术 经济改革 变奏曲式 应变软化 变徵之音 不改 熙宁变法 发迹变泰 变化不测 变雅 因变制宜 怙恶不改 改容 朝出夕改 朝更夕改 应变随机 变暴 变生肘腋 土木堡之变 改定 譁变 不变性 相变 改运 未改 改用 改次 塑性变形 旋转变换 改错题 性变态 应变硬化 回复突变 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剂 因变数 变色笔 变化球 变电所 变电器 变焦镜头 变温层 变流器 品种改良 可变性 变魔术 变性手术 医林改错 穷则变,变则通 丕变 可变资本 经达权变 畸变 化学变化 国变 国际日期变更线 更变 狗改不了吃屎 改稿 改岁 改业 改过从新 改样 改操 改版 改掉 地变 变置 变诈 变性酒精 变形虫 变天 变泰 变态心理 变色眼镜 变色镜 变弄 变灭 变率 变把戏 变作 变计 变宫 变风 变分法 变法儿 变产 时移事改 朝迁市变 朝行夕改 

改变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改变
   繁体: 改變
   拼音: gai bian
   读音: gǎi biàn
   英语: Change
   近义词: 转变、变更、调动蜕变改动改革更动更改转换
   反义词: 保持不变仍旧依旧
   单字解释: 
   造句: 改变造句
   组词,组成语: 

改变解释

改变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改变或变化指变异(variation)或差别(difference)的发生是指某件事物在形式、性质或与其他事物间的关系有了变更(alteration)。在哲学意义中「改变」之所以发生主要来自事物之本质(essentiality)程度方面的减少所以可说是「永久」的反面。「改变」可说是哲学史上基本的概念之一;归结起来其意义包括运动(movement)、修正(modification)、生成(becoming)与生长(growth)等。
  赫里克利图斯(Heraclitus 544~484 B.C.)是首先使用「改变」概念为其基本哲学思想的古希腊哲学家之一;以为流转(flux)是宇宙最基本的特徵认为一切均如水流瞬息万变唯有生成变化的普遍法则永远不变。他关于「改变」的名言是:「所有事物均在改变没有一物是相同的。」和「你无法踏入同一河流中两次」。而伊利亚学派(The Eleatic School)对于「改变」的看法则与赫氏有所不同此派中重要人物如巴门尼底斯(Parmenides 540~470 B.C.)、芝诺(Zeno of Eleatic 490~430 B.C.)均彻底反对生成变化的可能性。前者是哲学史上首先严格区分感觉与理性、假相与实在、生成与存在的存有论(ontology)者;后者则以「归谬法」破除了离多及运动的可能性并进而论证了「存有」(being)的统一性与不变性。约与苏格拉底(socrates 470~399 B.C.)同时的辩者(Sophists)克拉.提勒斯(Cratylus)将赫里克利图斯的论点推至极端主张我们甚至不可能一次踏入同一条河因为不仅河水会改变我们本身在尝试涉入河水的过程中亦会改变。克拉提勒斯的看法后来也影响到柏拉图(Plato 427~347 B.C.)的「物理世界的知识不可靠」的主张。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使得关于「改变」的讨论更加丰富他使用「变动」(kinesics)一词来涵盖「改变」或「运动」;认为:(1)改变或运动是永恒的因为不可能在某段时间内没有时间的存在所以也不可能没有不具任何改变或运动的时间。(2)所有物理的改变都需有下列的要素:?物质(matter)或实体(substance)—指物质透过改变而持续或是发生改变;?缺如(privation)指某种特定形式(a particular form)的匮乏或缺少;?形式(form)指在改变过程中所出现的形式。亚里斯多德以为所有物理的改变都是来自于某个物质去发展它先前所不具有的形式。(3)改变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性质的改变或变更指某个物体在特徵、属性上有改变。在性质发生改变时事物的实质并未发生变化;?时空的改变或移位指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量的改变指数目的改变又包括:大小或形状的改变;大小形状或数目的增减;运动或移位的加速或减速;?实质的改变(substantial change)指事物形式或同一性(identity)的发展让潜能得以实现而成为现实。实质的改变又包括两类:一是产生(generation)指某样事物逐渐成为其所意欲发展的成形。二是退化(degeneration)指事物渐渐失去他已有的形式。藉着关于改变之意义的种种论述亚里斯多德将自然学(physica)或物理学称为「变动的原理和原因。」不过除了关于改变的讨论外亚里斯多德仍然肯定有一永恒不变、自动之因的存在变动连同营养、感觉与思考为灵魂(psyche)的四项主要功能之一。
  在黑格尔(G.W.Fr. Hegel 1770~1831)的思想中「改变」有了决定性的转折。黑格尔的逻辑学体系之中的范畴演绎系采取动态的内在串联方式使得赫里克利图斯的「流转」概念与巴门尼底斯的「存有」意义获得高度的统一综合。黑氏提出绝对者(The Absolute)亦即绝对理念(absolute Idee)或「世界精神」(Weltgeist)的观念作为其辩证法历程的根源。不过黑格尔所讲的绝对者基本上仍处于「改变」之中:且必须在改变中展现并完成自身。在其〔精神现象学〕(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的序文中黑格尔曾言:「真理即是全体而全体不外是通过自我开展而自我完成的本质。就绝对者而言绝对者在本质上即是结果绝对者仅在终结之时才具有真理性。」因此可见在黑格尔观念中一切真正的现实(存有)即是理性自体的生成发展而所谓世界则是绝对者本身辩证法的发展体系。黑格尔即以此种「改变」的辩证法为基础来建构其「存有发展之论理学」(Logikder Seinentwicklung)。
  当代哲学家柏格森(H. Bergson 1859~1941)与怀德海(A.N. Whitehead 1861~1947)各自在其哲学思想中以「生成」(becoming)或「历程」(process)作为中心概念。柏格森认为虽然在空间上这世界是静态的且不连续的但在时间上却是动态的且连续的。他因此将事物的时间层面视同「精神」(spirit)至于空间的或物质的层面则视同「衰微的精神」(effete spirit)。柏格森进一步主张每个人都赋有理性与直觉前者朝向一种关于事物的静态观点后者则导向于弹性与改变其中以后者更为基本当人意识的表层被剥去时其中心将仅余「流动性」。怀德海由「实际事物」(actual entity)或「实际缘由」(actual occasion)的变化与存在问题着手发展出其关于「存有」的讨论。在其〔历程与实在〕(Process and Reality)中曾言:「一种实际事物如何生成即构成该实际事物的实质……事物的『生成』就构成了它的『存有』这便是『历程』原则。」准此怀德海遂由有机体的角度及过程与实在交互嬗变生成的观点论述了一个能涵容一切的全体宇宙。
  「改变」的观念不仅在哲学史上引起许多讨论对于教育亦相当重要。因为自改变的角度看教育活动不应只是发现先前即已存在的、普遍的或不易的真理而已也应该包括适应变迁、创造想像的成分在内。例如对我国影响最为深远的实用主义(Pragmatism)教育思潮即采撷了历来主张「变化」的哲学观以「历程」的观点来说明教育的意义与本质。依实用主义观点人性是可以改变的而且此种改变与文化有关是社会的产物;实用主义者因此认为教育是指导儿童与青年继续生长和发展的历程。实用主义的兴起使教育不再具有静态不变的特徵而视之为动态变化的发展历程在教育史上有画时代的意义。


改变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更改、变动。
  【造句】无论有多么困难都不能改变他出国留学的决心。


改变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更改、变动。《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学问虽未学成样子却早已改变了。」也作「改易」。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