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惩罚相关组词:

规训与惩罚 惩一戒百 陟罚 罚科 罚酒 罚跪 罚锾 刑罚学 薄惩 明德慎罚 干罚 罚俸 罚誓 罚赎 罚爵 罚作 惩毖 惩劝 贬罚 惩一儆众 赏罚不信 赏罚无章 明赏慎罚 惩一警百 罚一劝百 惩羹吹齑 龚行天罚 折罚 重惩 罚金 赏罚不明 赏罚不当 社会惩罚 主罚 罚球 罚站 罚则 惩忿窒欲 罚款 惩办 惩恶劝善 惩处 处罚 惩戒 罪与罚 陟罚臧否 责罚 严惩不贷 严惩 受罚 惩罚 扎罚子 信赏必罚 小惩大诫 膺惩 赏罚 奖惩 科罚 惩治 刑罚 宪罚 天罚 徇罚 赏功罚罪 赏罚严明 赏罚分明 挞罚 赏同罚异 赏善罚恶 劝善惩恶 镌罚 敬酒不吃吃罚酒 罚不当罪 乱罚 偏罚 

惩罚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惩罚
   繁体: 懲罰
   拼音: cheng fa
   读音: chéng fá
   英语: Punishment
   近义词: 惩办惩处处罚责罚处分
   反义词: 表彰奖励奖赏赏赐
   单字解释: 
   造句: 惩罚造句
   组词,组成语: 

惩罚解释

惩罚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对被认定罪行或过失以及触犯法律的人施加痛苦、创伤、剥夺、处罚等称之为惩罚。一般而言惩罚有三种理论即:回复性的惩罚理论(Rehabilitative Theory of Punishment)、报应性的惩罚理论(Retributive Theory of Punishment)、功利性的惩罚理论(Utilitarian Theory of Punishment)。
  回复性的惩罚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惩罚的目的在于改变、重新塑造罪犯的行为。(2)为惩罚而惩罚是不好的也是不公平的运用惩罚的唯一时机是惩罚能有益于受罚者。
  报应性的惩罚理论有时也称为报复性的惩罚理论(retaliative theory of punishment)一般解释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或「有罪必罚」的方式。其主要观点是:(1)惩罚的目的是报仇或者以相同的错误行为加诸犯罪者。(2)惩罚并非在唤醒罪犯而是在纠正罪犯所造成的错误行为或道德上的不公平。(3)允许一个人伤害别人而不受惩罚是不公平的。(4)惩罚是一种防非止恶的手段。
  功利性的惩罚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惩罚的目的乃在产生良好的行为(例如: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2)本质上惩罚是不好的但它所引生的良好效果却是正当的。如果惩罚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则避免使用。
  哲学上有争论的不是「惩罚」这个名词的定义而是这一制度是否正。在决定惩罚应当侧重威慑、报应、赎罪或是改造时首先必须对证明惩罚特定之人的正当性与证明维护惩罚违法行为之法律制度的正当性加以区分。在第一种情况下欲在一个法律体系内证明惩罚特定个人的正当性其决定性的问题必须是被告是否触犯法律以及所规定的惩罚是什么;因此只要在惩罚必须是针对其罪犯是为某犯法行为而施行的这个狭隘的意义上惩罚就是报应性的。在第二种情形下藉惩罚者以证明维护一个积极的法律体系的正当时一般认为:一旦把握这两种情况的基本差异则法律的整个实施的主要目标只能是威慑罪犯;鼓励法律规定的行为不鼓励法律禁止的行为。当法律制度不能达成其威慑的目标时才会产生报应、赎罪或改造等问题。
  就教育而言惩罚是对犯有严重错误或犯有重大错误而屡教不改的学生所给予的处分包括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等。惩罚对于受罚学生本人及整个学生团体都有教育作用。惩罚表示学校对学生(或众多学生)某种不良思想行为的谴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羞耻心使学生分清是非认识自己的错误确定日后努力的方向有助于增强学生改正和避免错误的意志。惩罚是策励学生不断上进的一种方法对维护学校的纪律是必要的。为了使惩罚能产生应有的教育作用应该要注意:(1)惩罚以警惕学生提高认识、改正和避免错误为目的而不是打击和压制学生不是侮辱学生人格或伤害学生的自尊心。(2)惩罚时要公平合理。施行惩罚前要深入考察学生犯错后的实际表现依据学生行为的动机和结果确定适当的惩罚方式。对偶犯错误而又愿意改过的学生可以从轻或免于处分。(3)要争取学生同侪的支持没有学生同侪的支持惩罚的效果必然降低。必要时可以发动学生进行团体讨论使所有学生都能领受惩罚的意义。(4)加强学生辅导使学生分清是非了解不良行为是如何造成的应该怎样改正错误。更要注意受罚学生的心理状况鼓励他克服消极因素增强改过向善的决心和信心。(5)最要注意的是惩罚不是体罚。


惩罚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责罚、处罚。
  【造句】小强因为调皮不听话而被爸爸惩罚。


惩罚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责罚。《北史.卷九六.稽胡传》:「有犯奸者随事惩罚。」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