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羞耻相关组词:

毁廉蔑耻 羞恼 没羞没臊 耻丘 滴羞都苏 滴羞蹀躞 滴羞笃速 时羞 满面羞惭 珍羞美味 含羞忍辱 花闭月羞 忍耻偷生 忍耻含羞 月闭花羞 羞与哙伍 明耻教战 报仇雪耻 无耻之尤 没羞 羞与为伍 厚颜无耻 卑鄙无耻 含羞草 耻骨 老羞成怒 瓶罄罍耻 奇耻大辱 不耻 国耻 耻居人下 耻辱 遮羞 雪耻 羞辱 可耻 害羞 闭月羞花 寡廉鲜耻 羞耻 知耻 有耻 珍羞 恬不知耻 羞人答答 羞怯 羞赧 羞愤 荒淫无耻 含羞 羞涩 羞愧 阮囊羞涩 恼羞成怒 怕羞 恬不知羞 贻羞 羞人 羞恼成怒 羞面见人 羞口羞脚 羞花闭月 羞红 羞恶 羞答答 羞惭 鲜廉寡耻 桃羞杏让 怯怯羞羞 恼羞变怒 蒙羞 庶羞 廉耻 礼义廉耻 寒羞 娇羞 老羞变怒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不羞见 花见羞 含垢忍耻 无耻 不耻下问 知羞识廉 刷耻 

羞耻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羞耻
   繁体: 羞恥
   拼音: xiu chi
   读音: xiū chǐ
   英语: Shame
   近义词: 羞辱耻辱
   反义词: 光荣荣誉光彩
   单字解释: 
   造句: 羞耻造句
   组词,组成语: 

羞耻解释

羞耻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羞耻是指一种自觉有过错、缺失或无能、卑下时引发的痛苦情绪基本上是产生在人我关系之间。当自我意识到与别人或已有的规范相较自身的外表、言行、出身不如人;或个人表现不合于理想乃至于自觉失去自我控制、丧失信心时皆易引发这种自以为羞耻或可耻的情绪。
  在中国先哲中管子最早以「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廉耻关乎个人的品德节操无耻之徒必遭唾骂。孔子曾说「知耻近乎勇」因羞耻心必以自知有过为前提能自见己过者在孔子看来也是勇者。孟子则以羞耻之心为人四端之一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篇〕)并断言「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可知孟子以「羞恶之心」亦即羞耻为人对原理法则认识的起点;由羞耻心出发人始能知事物之宜。而能知理识义才可算得上是「人」因此孟子乃以羞恶之心为人的本质条件。
  西方哲学传统中最早论及「羞耻」者厥为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4 B.C.)。在〔尼高迈伦理学〕(Nichomachean Ethics)第五卷中亚氏简单地谈及羞耻。羞耻并非德性或人格状态而是一种恐惧丢脸、受责的情绪。当人觉得尴尬受辱时往往满脸通红此即处于羞耻的情绪之中。亚氏认为羞耻当是年轻人的专利因为年轻气盛易犯过失有羞耻心的年轻人当受鼓励但是年长者则不当再因情绪失当而犯过也就不当因有羞耻心而受尊敬。同时羞耻总伴随着不当行为因而不算是美德。不过羞耻消极地可使人免于为恶也可算是有条件的善(conditionally a good thing)。
  亚氏之后西方哲学家对「羞耻」概念甚少着墨唯当代分析心理学家研究甚多。分析心理学之父佛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认为羞耻感起于人直立而行使原来隐藏的阳具暴露需要保护遮掩因而引发羞耻感。其后的分析心理学家亦多持类似看法:认为羞耻感是伴随着成熟的自我观念、尤其是性观念而来。人格心理学家艾利克森(E. Erikson 1902~1979)在〔儿童与社会〕(Child and Society 1950)一书中则认为羞耻感出于儿童肛门期(anal phase)与自我控制、自律抗争的心理机制。自律与羞耻感对立是肛门期最重要的心理特徵。皮耶等(C. Piere & M. Singer)在〔羞耻与罪咎〕(Shame and Guilt 1953)一书中则认为羞耻感是自我与自我理想(ego ideal)间紧张冲突的反映。他认为羞耻与罪咎不同前者出于失败后者出于恶行。李文(S. Levin)在〔羞耻与罪咎不同的后设心理论〕(Some Metapsychological Considerations on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hame and Guilt1967)一文中则以羞耻是指导性冲动的基本机制其功能在引导性冲动远离危险防止过度性行为造成的伤害。李文此说与现象学哲学家谢勒(Max Scheler 1874~1928)的理论十分接近。谢勒认为羞耻感是对抗「自慰行为」(autoerotism)的一种心理机能使个人必须从事「利他的」(altruistic)、社会的行为。羞耻感也有助于人延宕性生活直到个人身心条件均达成熟之境。
  继谢勒之后梅洛庞蒂(M. Merleau Ponty)在〔知觉的原初性〕(The Primacy of Perception)中分析道羞耻始于人对自我的客观自觉(objective self-awareness)亦即当人能自觉到别人眼中的自我形象时羞耻感便开始萌芽。梅洛庞蒂举例说三岁以下的孩童赤身裸体不以为耻因为他们浑然不觉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等到五、六岁时已有客观的自我知觉因而裸露即感羞耻。沙特(Jean Paul Sartre)也认为羞耻起于人际交接之间当个人自觉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不佳、「自我」成为别人贬抑的「对象」(object)时便会引发羞耻的感觉。


羞耻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羞愧耻辱。
  【造句】他因自己教子无方而感到十分羞耻。


羞耻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羞愧耻辱。汉.王充《论衡.程材》:「昼夜学问无所羞耻。」《西游记.第二四回》:「獃子对他们只是磕头礼拜其实羞耻难当。」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