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倪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天倪」原是指自然的分际;根据庄子学说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差别区分都出自人的主观执见认为己是彼非如果就事物自身自然而然来说并没有分别而这自然没有分别就是自然的分际也就是天倪。「天」在庄子用语中代表自然如「天籁」是指自然的声音「天府」是指自然的宝库「天食」是指自然的供给等而「倪」的本意则是端倪是分际。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莫若以明」、「彼是方生」(参见「齐物论」、「莫若以明」、「彼是方生」)等说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原本齐平无别所有的差别区分都是由于人心偏执分彼此而起。因此唯有破除执见领悟「彼此」、「是非」只是依附人心而有的对立观便能体会自然的分际(自然原没有分际)。如〔齐物论〕上说:「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是之异乎不是地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者亦无辩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所谓自然的分际就是无所分别以自然的无所分别化解人心的执着分辨就得将不是与是不然与然平等看待。进一步说「是」如果真的是「是」那么「是」与「不是」的不同不过是自然而已无需争论分辩;同理「然」(对的)如果真的是「然」那么「然」与「不然」(不对)的不同也不过是自然而已无需争论分辩。如此「是」、「不是」与「然」、「不然」等音声相对的语词有如毫无差别并不相待一般。也就是说以自然无分别的分际来化解人心是非的分辩对立随任自然无极变化蔓衍滋生以至于无穷无尽。如此一来没有时间久暂也就没有生死是非终于达到全然无分别的境界。庄子称这样的境界是「天均」(自然均平之理)、「两行」(对立之事并行不悖):「是以圣人和之(高亨认为宜作「休乎」凡是非而休乎(配合上文高亨认为应作「和之以」)天均是之为两行。」修道的人不再分辨是非以自然之分来化解争议使对立两造各行其便就是所谓的「两行」。 在〔寓言篇〕庄子则解释言说概念是人用来区别分辩的工具也是人表情达意不得不使用的媒介如果人各执一辞坚持己见则我是彼非的争端必然不断。唯有使用语言时有如酒器满则倾空则仰倾仰随人地作无心之言才能达到无分别的境界所谓「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就是这个意思(「卮」是酒杯卮言或以为言辞如酒器随人仰俯无心而出或以为是人于酒酣耳热之际畅所欲言)。有言无言在于人心而不在于语言自身〔寓言〕中说:「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也就是说不以名言概念加诸事物之上则可以对万事万物等量齐观不做分别。齐平之理和言说之别是前者无言后者有言因此无法等量齐观唯有无言(或者无心之言)才能真正做到齐观。无心而言即使一生言说也有如不曾言说;反之如果成心着即使一生都不发一言仍不能说做到平等齐观的境界。万事万物从特定的角度观点来看固然有一定的性质就事物自己而然来说却没有什么是不对的不应该的。唯有无心之言通意倾泄以自然的分际(即无分别)化解此是彼非的争议才可以长久。宇宙万物同源一体以各种不同形状方式繁衍后代形成相互滋养的生态环境首尾相衔不知始终不辨高下。因此可以说天道无私对万物一视同仁这一视同仁的均平之理也就是自然的分际。 总结以上所说天倪的意思是自然的分际由于万事万物在自然之中均等齐平原无分别自然的分际也就是自然无分别。自然无分别可用来化解人心执见以及此是彼非的争议可以借着无言或者没有成心的卮言来达成。
天倪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自然的分界。《庄子.齐物论》:「何谓和之以天倪。」天涯。唐.岑参〈宿铁关西馆〉诗:「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唐.高适〈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诗:「遥见林虑山苍苍戛天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