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褙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裱褙」是为欣赏或保存、收藏画作之便为书画做修护的技术与艺术。 裱褙也称作装裱、装池、装潢、装治、装背、装禠。裱或作「表」褙即是背在是裱褙书画时必定糊两层有画的一面向外称为裱以素纸托于画的背面为褙所以此种技术称作裱褙。又因在书画的边缘镶饰绫锦使书画本身如同被绫锦所圈围的水池所以又称作装池或装潢(潢即是水池之意)。裱褙技术的好坏、绫绢的色彩、材料的选择、形式的搭配都直接影响作品表达的效果。好的裱褙不但能为作品修补损伤且能增添艺术效果;若技术不佳非但不能烘托作品精神更可能损害作品。故装裱技术也成为书画家相当重视的一个作品完成的过程。历代也曾出现不少装裱专着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有「论装背褾轴」一篇明代周嘉胄的〔装潢志〕及清代周二学的 〔赏延素心录〕。 依据〔历代名画记〕晋代之前的装裱技术尚不佳至五代宋时范晔始能装裱。北宋以来随着画院的建立及皇室对书画收藏的关注装裱技术日益臻进北宋时代已出现装裱较佳之手卷、立轴。 裱褙的形式可分为册页、手卷、立轴三种。册页是一个或多个对幅裱成一个摺子或一本书册;手卷多半是将横幅长画首尾加上杆、轴适合摊在桌面上两手一面卷一面欣赏;立轴则是将直幅的画上下加上轴适合挂在墙上观赏。由于元、明以来文人喜于画幅上题跋装裱时必须加入许多附属部分而使册页、手卷、立轴的裱褙形式有了更复杂的变化。
裱褙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用纸、布或丝织品为衬底将书画等黏糊起来以便于收藏或展示。以书画向外称为「裱」做衬底的托背称为「褙」。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铺席》:「朝天门里大石版朱家裱褙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只听得桥下裱褙铺里一个人叫道:『我儿出来见郡王!』」也作「背褾」、「表背」、「裱背」、「裱背」、「褾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