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活字印刷术相关组词:

大字本 蓝十字会 免冠解印 人口金字塔 火山活动 田字草 透过美术教育开创潜能 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_art_therapies) 乾嘉学术研究论着目录 保育活动 具体化技术 个别活动 艺术与人文领域 早期介入-活动本位介入法 点字课程 字词联想测验 生活风格(life_style) 性别刻板印象 艺术谘商 华夏技术学院 得尔慧技术 学术性向测验 生活辅导 德怀术 醒吾技术学院旅运管理系 十字交乘法 提名技术 儿童美术教育与环境保护 面质技术 社会科常用的教学活动 简述语意技术 年龄性别金字塔 计画性活动 艺术治疗 名义团体技术 健康的生活 培养儿童生活美感 角落活动 数学教学技术 行为改变技术 和春技术学院 写实主义艺术 探索教育活动 印光法师 古埃及艺术 醒吾技术学院 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 投射技术 史前艺术 生活课程 儿童美术教学的观点 ㄧ字千金 自然与生活科技学习领域 同理心技术 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 儿童美术自由创作的方式 情感反映技术 活动分析法 幼儿行为改变技术 电脑与生活 贸易赤字 技术合作 表音文字 反印 透印 美术设计 罗马字母 生活科技 赤字财政 活到老学到老 印加文明 死人复活 通讯技术 领字 编织艺术 教学活动设计 印相 春山八字 活血化瘀 返魂乏术 一字百金 堪舆术 生活水准 信息技术教育 核对字元 字源学 雕版印刷术 技术分析 艺术类 印刷电路板 垛字 宗教艺术 乡土艺术 中国文字 艺术歌曲 活性碳 拼贴艺术 活靶子 转印 黄老治术 

活字印刷术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活字印刷术
   繁体: 活字印刷術
   拼音: huo zi yin shua shu
   读音: huó zì yìn shuā shù
   英语: movable-type printing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暂无此词造句
   组词,组成语: 

活字印刷术解释

活字印刷术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雕版印刷术到了宋代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官私书坊刻书极盛但仍有其缺点例如每个版面内容固定印刷之后无法移作其他印版亦即每印一书都必须重新刻版费工费时稽延时效对于出版书籍造成阻碍。所以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所谓活字印刷是指用特定的材料将文字预先制成一个个的单字印刷时将稿件所需的文字排拼成一块版然后在板上施墨刷印印毕可将版面上的单字拆散按序存放以供下次印书排版时使用。由于制作单字的材料可以是黏土、木头或金属故活字印刷术又可分成泥活字、木活字、及金属活字等三种印刷术。(一)泥活字印刷术  胶泥活字印刷术是毕昇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发明的。制作方法是用胶泥雕刻常用的单字再用火烧使其坚固活字按韵排列存放;印刷时将活字排放在敷有松脂、蜡和纸灰的铁板上排好一版活字后将铁板加热再用一平板压字面以便将全部活字粘于铁板上并保证字面平整以利印刷。印完后再将活字退放原处以便下次使用。为了提高效率可用两块铁板交替使用。每一字皆刻有数个譬如「之」、「也」等字有二十余个以备一板内重复使用。如所需的单字没有预先备好则临时刻印制作。上述制作方式在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中有详细记载。可惜泥活字印刷术未受到推广与重视印行的书籍亦无流传下来。不过毕昇发明的活字印书比雕版印书更为便捷效率更高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元代杨古的《近思录》、《东莱经》、《史说》以及清代翟金生的《泥版试印初编》、《翟氏宗谱》即应用这种印刷术印行的。(二)木活字印刷术  木活字印刷术为农学家王祯于元成帝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所发明。王祯在其所撰的《农书》卷二十二后面附有《造活字印书法》详细地记载印刷的方式。「转轮排字架」是此种印刷技术的特色。王祯以木头设计两个直径约七尺的大轮盘一个为韵轮(即依韵排列活字)另一个是杂字轮。轮盘用圆竹间隔成若干小格中间轮轴高三尺轮盘可左右旋转。排版时一人读稿另一人坐在转盘中央依读稿者所念而取字。如遇到未事先刻好的单字则随时令刻工添补印毕撤版。在此之前的活字印书皆是将单字依韵分贮于木格中由排版的人按韵去觅字。韵母既多排贮的面积较广排版的人须来回奔走以检字。由于轮盘转动方便排字「以字就人而非以人寻字」成为木活字排版的优点无论是技术或效率都比雕版印刷术进步。  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王祯成功地运用木活字印刷其所编纂的《大德旌德县志》未及一月即可复制百部。明清两朝亦有不少应用木活字印刷的书籍较闻名的如清《英武殿聚珍版丛书》及《续资治通监长编》。尤其是清代木活字有较大的发展不论官、私或坊间均有排印江南各省祠堂更用以排印族谱和家谱。(三)金属活字印刷术  明代的印刷技术从泥活字、木活字之非金属活字发展至金属活字制作金属活字的材料有锡、铜、铅等。其中以铜活字较为流行。所谓铜活字印刷就是以铜铸成的用于排版印刷的反文单字。  相传铜活字是明朝华燧(公元1439-1513年)发明的。最早用铜活字制作的印本是《宋诸臣奏议》。铜活字盛行于明弘治、正德、嘉靖年间(约15世纪末至16世纪)的江南地方如无锡、常州、苏州、南京一带。弘治初华燧的会通馆以铜活字印有《锦绣万花谷》、《容斋随笔》、《九经韵览》等书。继华燧之后江南闻名的藏书家安国也应用铜活字印刷术协助南京使都尚书编印《东光县志》。后又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陆续以铜活字印《吴中水利通志》、《古今合璧事类备要》、《颜鲁公文集》等书。华氏和安氏的铜活字:印书品种多数量大传世不少后世藏书家均将其视同宋元版珍藏。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华珵又以铜活字印《渭南文集》。正德年间华坚的兰雪堂也用铜活字印《渭南文集》。正德年间华坚兰雪堂也用铜活字印《白氏长庆集》。此后福建人饶氏在神宗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也以此技术列印《太平御览》。今所存明代弘治、嘉靖年间以铜活字印书的私家和书坊还有金兰馆常熟杨仪五川精舍、建业张氏、五云溪馆、芝城姚奎等。苏州地区也曾用铜活字排印唐人诗集。嘉靖以后铜活字印本书逐渐变少木活字印本逐渐增多。  到了清代活字印刷术又更进一步的发展闻名的铜活字印书如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的《古今图书集成》全书一万卷印刷精良此外尚有有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吹藜阁所印的《文苑英华律赋选》、及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印刷的陈梦雷《松鹤山房集》等。  活字印刷技术发明后曾直接从中国传播到邻近各国。南宋时活字印刷术已东传至朝鲜。1592年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又由朝鲜传到日本。清中期越南王朝向中国购得木活字一副直接用它在本国印书中国的活字印刷技术随同印刷工具一同传入越南。  清代后期机械化的铅字印刷技术传入中国逐渐为人们所采用而成为书籍生产的主要方法。从此传统的手工业活字印刷术便逐步被新式铅印技术所取代了。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