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性实验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判决性实验一词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履次被引用其含意即:当有二个相互矛盾、对立的科学理论或假说针锋相对、争执不下之际若出现一个正确的观测或严密的实验能完全证实其中某一理论为真或另一理论为伪则这个观测或实验即称为具有「判决性」。 但是「判决性实验」一词在波帕(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的科学哲学理论中却已不再是以往的「检证」(verification)而是「否证」(falsification)的意义。这主要是他受到一九一九年日蚀观测结果的影响。 在波帕的「否证论」(falsificationism)中认为:没有一种科学理论可以得到最终的证实无论它已通过多少次检验。波帕并以少年时所经历广义相对论之日蚀观察说明即使像牛顿物理学那样严格证明并广泛接受的理论也并未得永久的证实而能免于被修正。 波帕写道:一九一六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广义相对论预言星光行经太阳时将会发生一·七四角秒的偏折。而按照牛顿的万有引力说法即使有偏折也不会超过一角秒。两个预言针锋相对等待着一次判决性的观测。 因此以否证论的观点而言:任何科学理论不管受过多严格的检验、不管有过多少次成功的验证只须出现一次失败的例证这个科学理论即被推翻、被否证。而这个否证的观测或实验即为「判决性实验」。 但是波帕的学生兼同事的拉卡托斯(Imre Lakatos 1922~1974)则认为观察和实验是不可能作出「决定性的判决」亦即在科学研究领域中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存在所谓的「判决性实验」。 以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学说而言:因为一个原已退化的研究纲领也可能会新生而转化为进步的研究纲领。一个研究纲领今天被实验裁决为退化或失败但可能过不多久又有新的实验或解释使它重新成为一个进步或成功的纲领。 因此拉卡托斯认为:任何优势的实验也不能被认为是决定性的。因为根本不存在「判决性实验」这类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