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瑱拼音,瑱怎么读,瑱是什么意思,瑱组词,瑱成语组词
|
读音:tiǎn 拼音:tian |
笔划:14 部首:王 |
|
瑱组词
|
【瑱】的字相关解释 (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瑱 读音: tiàn
- 动词 充填。《文选.郭璞.江赋》:「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
- 名词 古代系于冠冕两侧,垂在耳旁,用以塞耳的玉饰。《说文解字.玉部》:「瑱,以玉充耳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晋.杜预.注:「瑱,充耳。」唐.孔颖达.正义:「礼以一绦五采横冕上,两头下垂,系黄绵,绵下又县玉为瑱以塞耳。」《战国策.齐策四》:「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也称为「充耳」。
【瑱】的字相关解释 (解释来源:教育Wiki编版)
|
瑱字的基本解释: 瑱 tiàn 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的装饰物,用玉、石、贝等制成。 美玉:“荣重馈兼金,巡华过盈瑱。” 瑱 tián 古通“填”,填充:“金精玉英瑱其里。” 瑱 zhèn 镇压坐席的玉器:玉瑱。 笔画数:14; 部首:王; |
瑱字的详细解释: 瑱 tiǎn 【名】 古人冠冕上分垂于两耳侧的玉饰;美玉〖jade〗 瑱,似玉充耳也。从玉,真声。——《说文》。按,天子以玉,诸侯以石,字亦作磌。 玉之瑱也。——《诗·鄘风·君子偕老》。笺:“塞耳也。” 玉瑱——《周礼·弁师》 瑱用白纩。——《仪礼·士丧礼》 角瑱。——《礼记·檀弓》 其又以规为瑱也。——《国语·楚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