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橹拼音,橹怎么读,橹是什么意思,橹组词,橹成语组词
|
读音:lǔ 拼音:lu |
笔划:16 部首:木 |
|
橹组词
|
【橹】的字相关解释 (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橹 读音: lǔ
- 名词 古代的兵器。即大盾、大戟。《左传.襄公十年》:「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晋.杜预.注:「橹,大盾也。」《晋书.卷一.宣帝纪》:「起土山地道,楯橹钩橦,发矢石雨下,昼夜攻之。」
- 名词 划水使船前进的器具。明.张自烈《正字通.木部》:「桨,行舟具,长大曰橹,短小曰桨。」《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唐.徐铉〈过江〉诗:「登舻望城远,摇橹过江迟。」
- 名词 城上供防御而无顶盖的了望楼。《玉篇.木部》:「橹,城上守御望楼。」《晋书.卷八一.朱伺传》:「伺又率诸军围守之,遂重柴绕城,作高橹,以劲弩下射之,又断其水道。」
【橹】的字相关解释 (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
橹字的基本解释: 橹 (櫓) lǔ 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置于船边,比桨长,用于摇动:摇橹过江。 笔画数:16; 部首:木; |
橹字的详细解释: 橹 櫓、艪、艣 lǔ 【名】 (形声。从木,鲁声。本义:大盾牌) 同本义〖bigshield〗 橹,大盾也。——《说文》 蒙之以甲以为橹。——《左传·襄公十年》 泰山为橹。——《汉书·司马相如传》 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 流血漂橹。——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橹楯(大盾);橹子(方言。手枪) 顶部没有覆盖的远望楼〖watchtower〗 修橹。——《孙子·谋攻》 又如:楼橹(古时军中用以侦察、防御或攻城的高台);橹巢(上古人类的居处。有柴谓橹,在树曰巢);橹棹(橹和棹都是划船的工具) 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yuloh〗 在旁曰橹。——《释名》 又如:橹人(船工);橹声(摇橹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