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生绮语磨不尽,尚有宛转诗人情。次韵僧潜见赠·苏轼。
2:他的诗文最晚于唐末就传入了朝鲜,被以次韵、拟作、集句、引用、化用等方式接受,其文学理论也同时得到应和。
3:文人们争相阅读、次韵、效仿其诗文,还从形式与内容方面吸收、借鉴其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