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曾国藩造句

1: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2:自称年三十三,凡太平天国诸将,及清军诸帅,都加贬辞,独推重曾国藩,说他知人善任,规划精严,实是得未曾有的大帅。

3:曾国藩虽忠心耿耿于清王朝,但清廷和满洲贵族对他忌戒重重,十分警惕他的实力。

4:崇尚火力制胜的陈安,将北洋新军营制饷章照搬照抄的同时,大量套入曾国藩湘军治军理念,强调稳扎稳打,递次推进。

5:万般无奈之下,曾国藩上奏恳请清廷“于寄谕中,奖其勋谋而慰其劳苦”,说是“则天语一字之褒,胜于臣等函牍万万矣”。

6:后来出任岳麓书社总编辑,他用独到的眼光与胆识,出版了古典文学普及本书系和曾国藩、周作人作品书系等,使岳麓书社从众多古籍出版社中脱颖而出。

7: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8:清末的军事工业是完完全全的国有企业,无论是曾国藩、李鸿章那样的科举干部,还是左宗棠那样幕府出身的军事奇才,在他们的主导下,国有企业的改革最终都改成了官方主导。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官僚作风、贪腐现象严重,像马尾船厂、江南制造总局这样的顶级国有军工企业最终都成为反腐的重灾区。

9:曾国藩早有心结交却没机会,今日能与他外甥相识自是求之不得,便点头应允。

10: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

11:此人深知曾国藩不喜欢夸夸其谈之徒,因此,谈吐很注意分寸。

12:曾国藩毫不推脱地接手过来,因为除了他,没人肯去趟这趟浑水,举国上下都知道这是件多么棘手的事情。

13:曾国藩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因为历史上因骄傲而不能忍辱负重所导致失败的事例举不胜举。

14:曾国藩平素待人接物,锋芒尽藏,在公开场合,从不臧否人物,在其奏疏和文集中,对当时活动在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只有赞誉,而无贬毁。

15:再另拟一道旨意,礼部侍郎曾国藩,此次于朕下诏求言一事中所上奏章语句清晰,文字剀切,甚和朕心,着南书房行走。

16:游说曾国藩、胡林翼与太平军“连衡”反清。

17:而当时正是太平天国运动高潮阶段,清朝急需用人,故用计谋,令陈敷以风水地学家的身份,针对曾国藩贪恋功名之心,故弄玄虚,引他出山。

18:曾国藩还得到道光皇帝的接见,他洋洋得意地说“同年仅两人改部,三人改知县,馀皆留馆,可谓千载一遇”。

19:他的很多批评,都是“对事不对人”的,不过,有些关于曾国藩的批评,被有心人传给曾国藩,曾当然觉得左忘恩负义。

20:曾国藩终生对“恒”最为用力。举读书一例,他推崇“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询外为人。”。

21:“天下惟吃亏二字,受用不尽,人但有恒,事无不成”,这是多次“吃大堑”的曾国藩留下的金玉良言,很显然,这也是留给后人的“成功之言”。

22:本书开篇即提到1867年曾国藩和幕僚赵烈文的对话,赵称“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为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23:其实,以修身律己闻名的曾公,也很“接地气”——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景区工作人员透露,一组“萌萌哒”的曾国藩卡通形象即将亮相。

24:身为总督眷属,他们需要与同一层次的家庭社交,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和娱乐。曾国藩以自己的“圣人”标准,去约束他们的日常生活,势必让他们在社会上显得寒酸落伍,造成他们在社交及生活中的种种尴尬不便。

25:张宏杰形容曾国藩不比海瑞,他不是“自虐狂”,在曾国藩为官的终身,对官场的明规则和潜规则都十分的尊重,庆吊往来,礼数周到。

26:历史界已经在湖南发现了李秀成手稿的足本原稿,有机会我建议大家都可以读一下全本,免得被曾国藩断章取义,冤枉李秀成背了叛徒的恶名100多年至今……

27:在唐浩明看来,曾国藩身上蕴藏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可总结为修身克己、百折不摧、功成身退、与时俱进、求阙惜福五个方面。

28:“朦混大宪”,就是说李秀成用计骗曾国藩,为幼天王等作掩护。

29:无独有偶,曾国藩也有这样的话:“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

30:1861年11月8日,上海官绅厉学潮、钱鼎铭等人,代表被太平军围困在上海县城里的商人和士绅,乘外轮来到安庆面谒曾国藩

31:外人少有知晓的是,这座威风八面、挟以曾国藩名望的“乡间侯府”掩盖了另外一座恢弘府第的声望———“九帅”曾国荃所造“大夫第”。

32:在这封信中,曾国藩以一种极少有的委婉语气,告诫儿子习劳习苦,不要沾染管家的气息,而应保持寒素的家风。

33:曾国藩一生以很会写对联而自鸣得意,是大清朝著名的“对子”发烧友,他的楹联涉及喜庆、哀挽、题赠及山川名胜等,尤以挽联著名。

34: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35:曾国藩想了想,又含毫命简,给朝廷上了一个“附陈办团稍有头绪即乞守制片”。

36:曾国藩在日记中是这样记的,“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若此”,这对于读书人来讲非常有辱斯文,后来曾国藩也很后悔。

37:有了这么宽广的平台,曾国藩得以充分施展抱负,宏图大展。

38:1852年乡试中举人出仕,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所赏识。

39:1852年乡试中举人出仕,文才韬略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赏识。

40:太平军烧毁湘军水师战船百余艘,冲上曾国藩座船,杀死他的管驾、监印等官,尽获其文牍。

41: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42:曾国藩让周升在书房放了凳儿,重新和宫里来的两个人见礼,请教尊姓台甫。

43:曾国藩正是如此,具有远见卓识的他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几次关键的机遇,勇于开拓,锲而不舍,最终获取了成功。

44: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45:曾国藩仍然无法从中解脱,自言“内疚神明,外惭清议”,整日神魂不安。

46:处于“内疚神明,外惭清议”之中的曾国藩,对于容闳和丁日昌提出的教育计划,再三考虑,准备上奏朝廷。

47:天津教案后,曾国藩曾感叹自己“内疚神明,外惭清议”。

48:事后,曾国藩“外惭清议,内疚神明”《曾国藩家书》。

49:面对太平天国的声势,清政府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让大臣练兵的。1853年(咸丰三年),政府任命的督办团练大臣多达四十余位。这其中,练出名堂的就是曾国藩及其湘军。

50:另一方面论述幕僚对曾国藩政治决策的影响,揭示曾氏能够在险象环生的宦海生涯中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51:曾国藩集中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仁”的精神,宽厚、智慧、诚实、博大,在立德、立行、立言上,曾国藩都臻于极致。

52:曾国藩是一个注重自我内在修炼的人,他待人接物主张宽厚,广泛地交游社会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人士。

53:道光十九年十月曾国藩进京为官前,曾专门去看望几位母舅。

54:唐太宗克己纳谏、励精图治,开创贞观盛世;曾国藩克己戒色、修身治国,立下不朽功业。

55:就后者讲,曾国藩处于清政府陷入深重的和文化危机之时,时局几至于不可收拾之地步,他以对传统伦理秩序眷恋不舍又翼借西学以自强的积极主张,对晚清时局的解危救困做出了贡献。

56:曾国藩的"四条遗嘱":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二是主敬则身体强健。三是追求仁爱则人高兴。四是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

57:而二十年前漫言“逆夷性同犬羊”的曾国藩,这个时候亦知“西人素重信义”,因此中西交涉宜以立诚之心“平情说理”。

58:当时一位最伟大的书法家何绍基赞成曾国藩的观念,而且称许他的见识.

59:当时曾国藩正任职翰林检讨,他答完卷子,在插戴笔套时,墨水被挤出几滴,不慎沾在卷子上。

60:曾国藩即使在戎马倥偬、军书傍午的战争期间,也仍然坚持写信记日记,他用这种方式来涵养静气,并且将这份静气传输给更多的亲友。

61:正是在这一独特的历史语境下,曾国藩通过对桐城派的改造和革新,使其再度走向“中兴”,并影响了清朝末期半个多世纪。

62:说实话的,逃亡中原地区,或许能偏安一阵,但是北有僧格林沁的精锐旗兵,南有曾国藩的强悍湘军,夹击之下恐怕也只有覆灭一途。

63:以曾国藩的文化根柢和鉴诗眼光,对刘铭传的诗作恐难由衷推重,碍于情面,寥作数语敷衍而已。

64:泉池上建有亭阁,四壁刻有诗文,并嵌有由曾国藩手书的“天下第三泉”石匾,气派非凡。

65:道家把“忍受”、“忍耐”看成是全身远祸的法宝;清代曾国藩则认为:“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法门。

66:在曾国藩的眼里,勤劳既是兴家立业的奠基石,又是修养身心的必修课,因此,在不断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他总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67:曾国藩开创的湘乡文派是建立在湖南固有的“情韵”和“义理”两个文学传统基础之上,也取决于湖南地域独特的地理和风俗。

68:这个曾国藩也太胆大妄为恣肆无忌了!咸丰忿忿不平的想。

69:左宗棠有的时候就说曾国藩用兵“每苦钝滞”,就是说他经常苦于迟钝和不灵活,明明有战机他不抓,就在那儿挖沟筑墙。

70:曾国藩作为湘军将领,他打仗的本事连左宗棠都嫌弃说是“每苦钝滞”,就是说他经常苦于迟钝和不灵活。

71:曾国藩的内心,是鄙夷、憎恶“奉洋若神”的,当买办起家的杨坊被打,他在信中说“足使挟洋人自重者爽然自失”,称心而快意。

72:在太平天国兴起昌盛,走向衰亡的过程中,曾国藩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73:曾国藩在致方宗诚书中曾写“望阁下无因鄙言而旁骛骈枝,翻失故步”,李鸿章格致入门序“西人毕生致力于象纬器数之微,志无旁骛”。

74: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国藩所说的,必须有智、有识,当你懂得一门技艺,并引以为荣,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只知道别人走快我们几十年,我们现在才起步追,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75:权力是个好东西,奸臣需要,忠臣、能臣更需要,唯有庸臣不需要。倘或无权在手,便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丈夫抱负如何伸展?无权在手,我师曾国藩无非一潦倒京官,鸿章亦无非一落魄翰林,蝇营狗苟,饱食终日。

76:平定江南时,左宗棠率楚军屡建奇功,在军事上襄赞曾国藩,对后者助益极大,曾国藩也对左宗棠屡加褒奖和不断举荐。

77:直至晚年,曾国藩还不断在节俭方面针砭自己:余盖屋三间,本为摆设地球之用,不料工料过于坚致,檐过于深,费钱太多,而地球仍将黑暗不能明朗,心为悔慊。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