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月13日,琦善带着镣铐离开了广州。
2:本书的第一部分要为各位读者讲一下现代琦善的故事,我们会发现,我们首席谈判代表的水平一百多年来似乎没什么长进。
3:况且皇帝只命会审琦善,并没有命令兼审其司员。
4:361840年,当红须绿眼的英国人把大炮架到大清朝的眼皮底下时,琦善作为钦差大臣奉旨与洋人交涉。
5:1840年,当红须绿眼的英国人把大炮架到大清朝的眼皮底下时,琦善作为钦差大臣奉旨与洋人交涉。
6:而那些向英国屈膝投降的官员如琦善之流,却被美化为“当时头脑最清醒、手段最高明的外交家”。
7:还有人热衷于美化、拔高像慈禧、琦善、李鸿章、袁世凯等历史人物,而对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等则加以非难、贬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