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郑和造句

1:指挥官郑和率领这支船队远涉东非;据载,船队由62艘当时世界上所能建造的最大的帆船,225艘补给船和28000人组成。

2:郑和的船队曾经停靠在此,以瓷器交换乳香、没药与芦荟.

3:下西洋之后,郑和富埒王侯,就连海边的渔民的日子也好起来了。

4:穿越到明朝,攀龙附凤,纵横四海,傍着商人驰骋商海,跟着永乐南征北伐,随着郑和远涉重洋,王动打造了一个别样的大明王动时代。

5:“厚往薄来”的政策,在郑和下西洋中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6:此时,郑和站在指挥船的船头,盯着前方的海面,一脸的踌躇满志,信心十足。

7:昨日9时30分,扑救昆阳镇三家村森林山火光荣牺牲,原晋宁县林业局防火办公室主任李昆朋同志追悼大会在郑和文化广场举行。

8:《永乐大典》的编撰、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让华夏文明蜚声海外。

9:一批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回族穆斯林,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这一永载史册的壮举立下了丰功伟绩。

10:郑和于一四一七年第五次航行圣地麦加前,专程到灵山拜谒,地方官蒲和日为之勒碑为纪。

11:他指出,史料记载,郑和非常重视所经过或驻扎国家的风土人情,每到一处,必做到“入国问禁,入境问俗”。

12:“三宝山”传说是郑和当年的驻扎之地,为文化界、华社所关心。

13:***向拉贾帕克萨赠送中国文化典籍,拉贾帕克萨向***赠送郑和碑拓片和斯中关系画册。

14:福州的民间手工业、丰富物产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基础。郑和船队将福州作为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是福州悠久船文化使然。

15:马三保英勇、强壮、足智多谋,又赤胆忠心,因此深得王太子的信赖。王太子登基之后,赐给马三保“郑和”这个新的名字,同时提升他为内宫监太监。

16:郑和航海宣告了明初海禁的破产,福建民间的私人海上贸易日渐兴盛。

17:同时,郑和船队显而易见的强大阵容,意味着中国皇帝获得了亚洲各国的敬畏。

18:就个人而言,郑和忠于祖国,献身航海事业之举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之一。

19:观之昔日郑和七航成功,乃尊师孙子,敦睦邦交、推展和平海洋文化、文明。

20:通过航海活动,郑和富埒王侯,就连海边的渔民的日子也好起来了。

21:六百年前,郑和带着泱泱中华的万丈雄心,七下西洋,海浪滔天,探索未知的世界,打通海上贸易通道,传递着友谊与和平。

22:他在史评当中,高度赞扬了郑和的历史功绩,并且用郑和事迹激励乡里。

23:1477年,刘大夏藏匿(一说烧毁)了郑和所有的航海档案,以为可以让28年间,发生在海上的“奇闻怪事”烟消云散。

24:大老郑和他的女人间两情相悦的“露水夫妻”关系,在生命和生存需求层面是真实的,但在道德和社会现实层面是不能容许的。

25:然而,四百多年后,这座昭彰郑和海上赫赫功绩的所在,却见证了海上而来的屈辱。

26:毛里求斯驻中国的旅游代表刘敦仁说,郑和也是一名伟大的旅行家,他每到一地,“入国问禁,入境问俗”,宣扬中国明朝的强盛,促进中非通商贸易。

27:郑和的船队只是沿海岸线逶迤蛇行,根本不具有哥伦布那种怒海征帆的气概。

28:郑和故乡青年向全国主会场(上海)献旗仪式启动。

29:郑和参与领导建成的大报恩寺,为明代金陵之大刹和中古时期世界建筑之奇观。

30:公元1405年,永乐皇帝下诏让中国船队远航到印度洋,并派遣郑和负责此趟航程。

31:郑和死后3年,新登基的皇帝下诏禁止远洋船舶的建造,中国这短暂的海军扩张时代也就到此结束了。

32: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中国历史学家向来有种种不同的说法;这些说法,有的是极端唯心论的;有的是捕风捉影;有的硬要往教条主义的公式上面套去,但是不能自圆其说。

33:郑和下西洋执行“厚往薄来”的既定方针,并贯彻于下西洋的始终,这反映我中华泱泱大国的胸怀。

34:宫殿内30米高的郑和神像前香客满堂,头顶纱绢,正在举行为郑和神像捐衣纱仪式。

35:郑和振臂一挥,激情慷慨陈词,呼吁众将士下西洋,为祖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自己也南征北战,最后客死他乡。

36:这种关系因郑和“下西洋”的活动达到高潮,史学则因此出现了几部反映这种海外关系特点的著作。

37:那是张骞“凿空”的驼铃阵阵,那是苏武牧羊的忠洁刚烈,那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漫漫,是卫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猎猎,是岳飞拔剑戟地,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郑和下西洋的浪花飞舞,雄心勃勃。

38:郑和这下是大吃一惊,连连后悔自己粗心大意,吃了龙文傲的亏。

39:跟随燕王之后,耳濡目染,郑和受教育程度又加深了一层。

40:西方的读者知道郑和是由于1421年英国作者加文。孟西斯的畅销书,书中宣称中国船队到达了美洲和欧洲,环航了世界。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