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波斯对外交往的传统中,“第三方外交”的思维源远流长,即当波斯面临两大对立强敌争霸威胁时,引入第三方强国力量,进而在均势平衡中维持自身的生存。
2:在均势变得不利于我们时,我们不会听之任之.
3:看上去,这样白舒武成为与校长旗鼓相当力均势敌的辩论者。
4:日俄战争时期,西奥多?罗斯福在日本与俄国之间推行“均势”政策,以期打破俄国对中国东北利权的垄断,让美国“利益均沾”。
5:双方各十多人的大战,似乎力均势敌,但是有可能会有变故啊。
6:新政党的壮大打破了力量的均势.
7:核试验后,巴基斯坦提出了"首先使用*武器"的政策,在核问题上与印度针锋相对,以期维持印巴之间的战略均势。
8:而三大部落最终形成,彼此都不甘示弱,力均势敌之下,久久分不出胜负,人界也一直得不到最终的统一。
9:现实主义者对力量均势政治也不是没有先见,于是有:难道亡灵的阴霾就不能激发出一种人间的力量均衡联合体,以防食尸鬼吗?
10: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美国被迫放弃单独投资计划,使得鼓噪一时的“联美”“均势外交”的努力陷于流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