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林纾的愤怒起于他深信北京大学师生“覆孔孟、铲伦常”之举足以败坏人心,使“中国之命如缕丝”。从此以后,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的旧道德,几乎成了保守主义者的共同看法。
2:鲁迅甚至于五四运动前夕在《新青年》上已经提出讽刺画应针砭社会的锢疾,指出确当的方向,引导社会等立论鲜明的漫画理论。
3:本文将谈到的两场帝制,指的是洪宪帝制、张勋复辟;两场运动,指的是反“二十一条”运动、五四运动。
4:"五四运动"时期,许多爱国青年走上街头,大声疾呼:驱除列强,挽救祖国。
5: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6:这令人想起在20世纪初对中国有很大启示的五四运动。
7:北洋军阀向日本人有条件投降;五四运动展开;很多领袖是留美学生。
8: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9: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0: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对维系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11:近代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社会思想十分活跃,各种思潮纷然杂陈。
12: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
13:再比如邓颖超,青年时期就投身革命,“五四运动”时期曾组织成立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及天津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
14:波澜壮阔,如火如荼的五四运动,唤醒了无数青年的救国之心。
15:五四运动不仅凝聚起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云,而且酝酿着更大跨度的历史变革,是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里程碑。
16:草不谢荣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17: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他只是二年级的学生,论资历,他挤不进学生运动的领袖圈子,然而,这个被傅斯年戏曰“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其貌不扬的二年级生,确实是那时颇有名气的学生领袖之一。
18:二百零一、林纾的愤怒起于他深信北京大学师生“覆孔孟、铲伦常”之举足以败坏人心,使“中国之命如缕丝”。从此以后,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的旧道德,几乎成了保守主义者的共同看法。
19:***所说30年前拜读先生崇论宏议,是指蓝公武在五四运动前后在《国民公报》连续发表的多篇政论。
20:秋季养生谈:一精神调养: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二起居调养:冷暖无常,增减衣裳。三饮食调养:多食酸味,滋阴润阳。四运动调养:吐纳健身,加强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