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2:吴越争霸勾践夫差孙武范蠡伍子胥文种西施在同一片天空下,你争我夺撞出绚丽的火花有血有肉永垂千古。
3:范蠡纵有万贯家私,如何敌得我大明天朝万里河山?他不过偏远小国之臣,怎可与天下英主并论?
4: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
5:范蠡眼看着楚国*贵奢靡、民生凋敝,心中愤愤不平。
6:作为战国时期的名臣、名商,范蠡在刚开始做生意时,由于本小利微,一直难以做大。
7:范蠡就是看出句践这个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福,所以明哲保身,离开越国。
8:据说等他们走到嘉兴县南一百里的时候,西施生的儿子已经能牙牙学语了,后人在这里建造了一个“语儿亭”,用来纪念西施与范蠡的爱情结晶。
9:范蠡的经商成功,取决于他的“计然之术”——商贸活动必须要与自然界的发展变化相适应,要遵循客观规律。
10: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越王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没有取性命。
11:这时范蠡正坐在山坡草地上,讲述楚国湘妃和山鬼的故事。
12:唐朝的《吴地记》转引东汉《越绝书》这样记载:“吴之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13: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已相和。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
14:假若当初吴王能阖闾能听从伍子胥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呢?假若当初越王勾践当初不能采纳范蠡文种的意见,又怎能实现灭吴复国的愿望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15:这里有苍劲有力的“陶圣”石刻,范蠡被称为“陶朱公”、“陶圣”,这是宜兴百姓对范蠡兴陶为民的尊称和敬仰。
16: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