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禅家形容人之开悟的三阶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继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终乃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2:质量可以被分享而又不失去什么。钱是数量;爱是质量。对于开悟的意识要说什么呢?它是可能存在的最高质量;没有比它高的了。拯救人类的唯一途径是让他们尝到一点开悟的滋味,一点点芳香,于是他们就能感觉那无形的。
3:所有的关系除了创造烦恼以外,没有别的,除非你开悟了,否则爱就只是一种纠纷、一种争吵。
4:真正开悟的人拥有非常大的幽默感。据说菩提达摩开悟时,他笑了好几个月,没有停止——笑那整个荒谬,人们一直都在他们想要去的地方。
5:世界是一面镜子。如果你开悟,你就被开悟的存在所围绕。没有别的办法。你被一个开悟的宇宙所围绕。整个的存在,岩石与河流,海洋和星星,都是开悟的存在。
6:事实上,在这里开悟要比在喜马拉雅山洞穴中来得轻易。你们是否曾经观察过,如果你做恶梦,马上就会清醒过来,但如果你的梦很甜美,要清醒就会比较困难,如果你正梦见与爱人在度密月,谁会想要醒过来?
7:但如果你是开悟的……我所谓的开悟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在世时充满觉知,如果你已达意识的层面,你不再有无意识心灵、黑暗的部分,那世上将没有子宫会等待着你,此时,你将进入神的子宫——存在。这就是解放、莫克夏。
8:遁世隐居代表你对到达另一个世界的投射和幻想,但因为根本就没有另一个世界,于是你一切的努力都将白费。你们并不需要去修道院或喜马拉雅山,你们不用从这里遁逃,你们必须在这里开悟。
9:死亡是个谎言,你不会因死亡而结束,你只是因它而转了个弯,从此,你步上另一条路,你在第一条路上消失、却出现在另一条路上。如果在死亡的时候,你尚未觉醒、开悟,那你会死在地球上,然后以另一个形式出现。
10:一个人开悟后真地很难继续留在身体里面,因为身体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你一次又一次地出生、获得新的身体,都是为了一件事:因为你每次都错过了火车。而存在是很仁慈的。它会继续给你新的身体,它相信你迟早会搭上火车的——你迟早会开悟的。
11:一个禅宗师父可以随时死去。他可以决定。为什么?因为他早已死了。他开悟的那天起,就死了。现在只有形体继续活着——内在里,都是空性。他完全的死了。所以他随时可以离开身体。那只是个肥皂泡:小小的一戳就没了。
12:开悟是一个无念的体验,文字不在,语言不在,其实你也不在。它是如此宁静,深邃而无限。
13:佛是你的内在本性。我看透自己的那一天,就在那一天整个世界对我来说都开悟了。
14:野兽由于不彷徨,所以也许更接近开悟的路。但野兽无法成佛。野兽不能舍弃之为野兽这个事实。不舍弃对生的执着就无法开悟。换句话说,原来,佛教之真意并非否定人性,而是超越人性,这么说比较正确。
15:尽管有人会说战争是在争理想,但追根究底还是因为身体的需要,所以只要大家能开悟,战争就会自己停止,因为大家会真正了解四海之内皆兄弟。
16:久而久之,便有可能豁然开悟,参悟禅理。
17:爷爷的意思是坏人对我来说并非是坏人,而是助我开悟的人,在我眼里好人坏人不是从一而终的。
18:尤其禅门,更是要有大疑,才能大悟,若是没有疑情,则等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绝不会有开悟的时候。
19:海尔梅斯:师父的教理是开悟的不二法门,像海尔梅斯一样。
20:看着你的本性,你将会发笑——生命对你开了一个多大的玩笑!当一个人开悟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将会是疯狂地大笑——这个东西你探寻了许多世,但它其实一直就在你口袋里!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小震动。
21:佛法,注重真真切切的开悟,和彻内彻外的实践,“理可顿悟,事要渐修”,它是要在人的身体胸腔里面,建立一个光明温暖的乐园。
22:王天听着姑姑对自己的详细指点,各种疑难问题在心中纷纷应刃而解,隐隐约约之间,王天心中甚至觉得自身,似乎有一种“开悟”。
23:万一真的不能开悟就自刃。武士受到侮辱便不能苟且偷生,要死得光荣。
24:内在女人和男人相遇的一天,你就开悟了。这将是非常值得庆祝的大日子,不仅是对你自己的庆祝,也是对整个存在的庆祝。经过好几百万年之后,终于有一个人回到家了。
25:先圣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
26:奈何三十多岁依然没有开悟启蒙,考试也是屡次落第,上有老下有小,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那个迷梦,下海经商。
27:生活的空间,须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打桥牌时,我们手中所握有的这副牌不论好坏,都要把它打到淋漓尽致;人生亦然。
28:一词为古印度语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29:《射雕英雄传》结尾部分,写到郭靖的哲学思考,看上去是提升了郭靖的境界,经丘处机特别是洪七公点拨豁然开悟。
30:持经观音,即声闻观音,声闻是闻佛音教导而开悟,以其大愿,引导众生开大智慧.
31:一个开悟的人做什么都是对的,不存在选择的问题,因为他能看见了。他不会选择。选择意味着在思考。他不用思考,他直接就能看清楚他的路,可以毫不犹豫地往前走。
32:开悟的意识是一个无穷大的蓄水池:它能为你供应而又保持原样。它的数量不减少,因为这完全不是数量的问题;这是一个质量的问题。
33:对一个已经开悟成道的人而言,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完全不同层面的发生,他会生气是因为出自一股慈悲,而一般人的气愤却是出自憎恨、攻击和暴戾之性。
34:我们学佛的根本是什么?一切宗教都是一样,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第一个起步。如果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开悟,那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那不是悟啦,那个是自误,聪明反被聪明误。
35:一旦开悟,任何事都变得简单,我们自然想的快,做得快,适当时机会做正确反应,这就是成功要诀。
36:因尚未开悟的众生都会有各种烦恼困扰骚乱身心,特别是贪、瞠、痴等,相互混合而产生繁杂的四万八千种不同烦恼,煎迫那些为开悟的众生。
37: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从小沉毅端庄、果敢淡然,比如远离游戏机热爱围棋,再比如能爱读《雾都孤儿》而不是武侠小说,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静静地呆着而不是削尖脑袋地想出去玩……这就会被别人称赞为好棒的孩子,将来能成大器。其实这些你家孩子老了之后都能做到,不是开悟了,只是没了小时候的活力而已。
38:但凡开窍总要有个过程,因为人的先天禀赋有优有劣、后天开悟有早有迟,不可一概而论。
39:我们不要对人生有那么多的计较,因为这个计较和分别,正好是阻碍我们开悟,或者认识人生真价值的东西,如果我们可以学习赤子、宁作傻瓜,那么我们就会生起单纯的心。
40:在世外夜夜听雪,才明白梅花不为任何人怒放,开悟后那女子从她的美貌出发,路过诸佛走向我,旁观者心机深沉,对她沿途留下的后遗症一戒再戒,直到各自简单,粗糙,暗暗苦行于她的掌控之中,现在这世上除了我。
41:佛陀完完全全地放空他的头脑而到达开悟。因此佛陀的教义中根本就没有容得下神或其它任何东西的空间。他的道路纯粹是一条否定的道路。
42:这就是开悟:能够在每样东西里面看见神圣的颤动。宗教并不反对任何东西,宗教是在每一个地方寻找神圣的探索。而它就在那里,等待着你。
43:师父:在达到开悟之前是很长,但开悟本身发生于刹那间。
44:天荆地棘,个体尚不能开悟得救,又怎能苟求其人?撑一叶小舟,寻一片孤岛,载回一颗或许早已枯槁无救的心灵?此岸诸事无了,彼岸一片苍茫。
45:当我阅读即刻开悟之钥第一册时,我多次泪水盈眶,沉浸在不可言喻的喜悦之中,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