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忧愤造句

1: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2: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魏王赵廷美举家迁至房州,赵廷美迁居房陵后不久,就忧愤成疾,吐血而终,年仅38岁。

3:自后梁主所求,多不遂意,饮膳亦为所裁,忧愤成疾。

4:帝都健康,为侯景所困,台城饮膳,被侯景所减,帝忧愤成疾。

5:佩里去不久,家庆忧愤成疾,七月二十七日薨于大阪。

6: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亡年五十八岁。

7:向荣忧愤成疾,由国梁收集散卒,激厉将士,开城再战,连破长毛营寨,斩首数千级,丹阳方转危为安[源自]。

8:如果忧愤成疾或是为小人暗害,只怕不仅仅你自己不能上阵讨贼,于国家来看不是也少了一员猛将?

9:老人回来后,为女儿的命运忧伤不已,最后一病不起,忧愤而死。

10:此前他受清廷厚恩,直到现在还是“护帝太保”;而实则一力助袁,因而进退两难,只能托言因“国变忧愤”,力辞太保,离京闲居,暂避“一时之谤”。

11:刘协见文远说的慷慨激昂,虽然不明真假,却也被文远说的幽然一叹,尤其是提及董卓,刘协更是被挑起心中忧愤,终于禁不住开始流露出真性情来!“”。

12:小六儿见他目中棱棱,其鲠直忧愤之处、大义凛然,深深印入了他童稚的脑海。

13:本文根据历史背景追溯此诗的创作时间、地点,探讨诗人创作此诗时忧愤深广的心境以及该诗沉郁苍凉的风格。

14:向荣忧愤成疾,由国梁收集散卒,激厉将士,开城再战,连破长毛营寨,斩首数千级,丹阳方转危为安。

15:此前,堵胤锡因为屡次发檄召集忠贞营始终没有效果,忧愤而死。

16: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

17:无劫忧愤虑着:“难道今日,真要葬身此处?”。

18:他具冠帻(整好衣冠)拜伏号泣,请求随行,却不为金人所许,最终忧愤成疾而卒;其弟滕祺及族人滕承,也同时被金人所掳,却是坚贞不屈。

19:一百零八、刘协见文远说的慷慨激昂,虽然不明真假,却也被文远说的幽然一叹,尤其是提及董卓,刘协更是被挑起心中忧愤,终于禁不住开始流露出真性情来!“”。

20:陈胖子小眼眯起,眼睛中闪过悲伤,忧愤,一股庞大的气息,自他身上冲起,竟然瞬间冲破了枷锁。

21:结婚才四个月,新婚妻子就因为在工厂辞工不成反被吓成神经病,丈夫忧愤交加,短短数日就苍老得像个小老头。

22:邓见家族被诬,无从诉枉,又闻王圣等从中媒孽,料知将来亦多凶少吉,一时忧愤交并,索性不饮不食,由他饿死了事。

23:表达了不能做战士而只能做诗人的不甘与无奈,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展的忧愤情怀。

24:岳飞任东京留守司统制官不久,宗泽因忧愤成疾,于公元1128年7月逝世。

25:由于南宋王朝当权者软弱无能,辛弃疾自感无力回天而忧愤成疾。

26:直到骏马飞逝,月如半道回头遥望,无忧已是热泪盈眶,酸楚忧愤

27:她心中忧愤,不由气急,忙努力平息心情继续道:“以后你掌管天下生杀大权,希望你不要学前朝玄武之事。

28:刘铭传目睹自己一生成果交与外族,悲愤至极,身心交病,卧床不起,于1896年1月12日在忧愤中辞世。

29:武则天退居上阳宫,便有如被打入冷宫一般,失去权力,无人理睬,终于忧愤成疾,不到一年便孤寂死去。

30:其中以独语散文最有艺术价值。它以独语的方式展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对现实的忧愤、苦闷及孤寂中不绝于追求的情志。

31:一张张忧愤的脸,互相对望,仇恨的怒火,越烧越旺,这个苦生,是他们最为敬重的大哥。

32:泽固无恙,以二帝蒙尘之久,忧愤成疾耳,而(尔)等能为我歼灭敌兵,以成主上恢复之志,虽死无恨!

33:主张以寂寞真淳之心写忧愤清刚之情,在风格上寻找天然风韵与万古英雄之气的统一,似乎在摆脱以“风骨”为特色的格调论,返回到对诗文豪气的推崇。

34:麻干报告的敦希被害的噩耗把人们的忧愤心情推向了极点,转成悲恸和愤怒,院落里寂静了片刻,人们才听到了院外传来的悲啼声和怒吼声。

35:端详片刻,却见他一声长吁,一拳砸在羊皮纸上,忧愤而沉重。

36:此时,却见那老者端详片刻,忽然一声长吁,一拳砸在羊皮大地图上,忧愤而沉重。

37:眼看自己殚精竭虑筹划的北伐计划已成泡影,忧愤成疾,背上长疽,病情加剧。

38:眉月儿的祖父正是齐王建时期的雍门司马,他曾挥戟于城门斥责齐王建投秦,终未如愿,遂在秦军破城之日忧愤吐血、自刎殉国。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