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袁绍造句

1:上个月,僭号天子,陷入多方势力围攻的伪帝袁术终于死了,欲前往青州,寻求袁绍庇护的他被刘备截击,最终死在了他的老地方寿春。

2:若纵使他相助袁绍,是与虎添翼也。

3:因此,杨赐与袁逢是儿女亲家,而杨修就是袁逢之子袁基、袁术的外甥,其实也是袁绍的外甥。

4:曹公兵强将勇,足智多谋,擒吕布于下邳,摧袁绍于官渡,逐刘备于陇右,破乌桓于白登,枭除荡定者,不可胜计。

5:袁绍公卿子弟,纨绔膏粱;张邈东平长者,糊涂迂腐;孔伷清谈高论,纸上谈兵,打起仗来全都不是您董相国的对手。

6:人说“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袁绍那两只耳朵,喜谗听佞,有不如无,他的战略决策一误再误,和他拒谏饰非、不纳忠言有直接关系。

7:刘虞的属下和异族纠集在一起,联合了袁绍,一共十万大军攻打公孙瓒,把他打得大败,斩首两万余,至此公孙瓒一蹶不振,躲到易京里面等待他人生中最后的败亡。

8:诸位远道而来,本初荣幸之至,本来孟德才是发起讨董的正角儿,我袁绍似乎有点喧宾夺主了。

9:官渡之战期间,沮授又多次进谏不可轻举冒进,袁绍俱不听,心灰意冷而托疾辞归,袁绍怀恨不许,并省其兵交由郭图带领。

10:在关键时刻,袁军虽然士气还很旺盛,但是袁绍却与其重臣违忤不睦;曹营尽管人心有些惶悚,然而曹操则能与其心腹同舟共济。

11:袁绍取河北,曹操图河南,两人同床异梦却又紧密携手,共图发展。

12:袁绍即便没有自己的帮助,也能坐拥四州,号称天下第一诸侯,但其人外宽内忌,内部争斗不休,表面强大,但实际上内部却的危机四伏,矛盾重重。

13:关羽暂依曹营期间,逢袁绍大将颜良攻曹,进兵白马坡,所向无敌。

14:袁绍出身高贵,对文章典籍十分熟稔,董卓乱政前,他在洛阳,来往的宾客多为世家华族,众人谈起典故以古讽今,无不如数家珍。

15:袁绍虽长在贵胄之家,但也颇经坎坷,对人情世故也有相当见解,每日里的案牍劳形让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脑袋,这些武人心里头的小九九又如何能骗得了极具城府的他。

16:诸位,今天早晨有消息从河北来,袁绍的三子在冀州城内磨刀霍霍,一场夺嫡之争看来是势所难免了。

17:他扪心自问,自度一个小小的渤海已经容不下袁绍了。

18:郭嘉却力排众议说道:“袁绍现在注意力都放在了冀州,正在和公孙瓒拼的死去活来,不会在意许都的。

19:董卓闻言大怒,李儒又向董卓建言,说袁绍为联军盟主,声威大震,袁逢在内朝,身居紧要高位,若是叔侄二人里应外合,就麻烦了。

20:不远处的袁绍更是冷眼旁观,不咸不淡地喊了句:“公路小心。

21:袁绍外表宽宏大量,内心量小忌贤,所任用者唯其亲戚子弟;公外表简单严肃,内心机智英明,用人不问远近、唯才是举,此度胜四也。

22:郭图知道袁绍急功近利,自视甚高,就和审配一起说,兵法讲,我方十倍于敌就包围,五倍于敌就进攻,旗鼓相当就可以打他一仗(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23:当年他的父亲袁绍和曹操、许攸等人和一大批公族子弟,每日里不是飞鹰走狗就是呼朋引伴横行洛阳,又做过多少“正经”。

24: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

25:在此之前,主公只要联合荆州刘表,扬州孙坚,分别发兵进攻司隶州和徐州,让袁绍与袁术腹背受敌,加上幽州挥兵南下,袁氏定会灭亡!

26:如此,不仅可以防微杜渐,省得那袁隗和袁绍里应外合,也还可令那袁绍痛失亲人,在心情悲痛,失了分寸。

27:孤知袁绍为人,志大才疏,色厉胆薄,妒贤嫉能,缺少威信。

28:袁氏两兄弟倒是不和,自己要是向袁绍投降,那么袁绍必会出兵相帮,自己只要挺过这关,到时候再图东山再起,想到此处忙令手下,带着自己的亲笔写下的降表去找袁绍了。

29:就在所有人在心里头品咂时,司隶校尉袁绍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执金吾一职事关重大,宜选贤任能,唯德才兼备者,方可胜任。

30:不出曹操所料,袁绍迟疑不决,失去夹击曹操的良机。

31:不出三月,袁绍便会挥兵去取幽州,主公只要屯兵在幽州等待,到时战事一起,袁绍回兵不及,我们只管乘虚而入,巨州就可轻取。

32:袁绍在侧,袁术虎视眈眈,皆非等闲之辈,望弟但有时机可先下手取之,以愚兄看来,唯有袁术可先取,取袁术可趁势下江东,扫平江东六郡,以成不世之业。

33:袁绍很不爽,以前可没发现孙坚如此不识时务,端的是不当人子。

34:曹操切断袁绍的运粮之道,袁绍的军队便不攻自破了。

35:相反,袁绍虽拥有数十万军队,但他水平低、能力差,曹操形容他虎皮羊质,凤毛鸡胆,根本不具备沉着、大度等英雄风范,所以终究被兵微将寡的曹军所打败。

36:如果袁绍大军不出昏招的话,想要获胜还是很有希望的……不过想想袁绍大营中那些谋士们的性格嘛,恐怕想要赢兵微将寡的曹操,很难。

37:自从董卓构乱以来,豪雄并起,跨州连郡,不可胜数;曹**诸袁绍,名微众寡,乃竟并吞袁氏,转弱为强,虽赖天时,亦借人谋。

38:虽然袁隗的死和袁绍进兵有些关系,可如果董卓真正忌惮袁隗的家世,即便袁绍打到洛阳城门下,袁隗也能安如泰山。

39:袁绍协迫韩馥,遂领冀州牧,卑辞厚币招揽田丰,田丰以王室多难,志存匡救,乃应命以为别驾。

40:赢要赢得潇洒曹操在翦除袁绍以后,一鼓作气,平定乌桓,肃清残寇,招徕贤才,拓边安民。

41:而袁绍之弟——淮南袁术,亦兵粮足备,寡夺玉玺,名号仲家,置公卿,祠南北郊,属狼子野心也。

42:主公,袁绍此人任人唯亲,优柔喜功,当断则不能断,当真草包一个,而其弟袁术更是心胸狭隘,妒贤嫉能的卑鄙小人。

43:这和曹操有些类似,当年陈琳为袁绍作《讨曹檄文》,把曹操一顿好骂,曹操读罢檄文,出了一身冷汗,风头痛都霍然而愈,连呼:“头愈之!”。

44:文远之言,令我顿开茅塞,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啊,袁绍徒有虚名,我已经羞与之争那盟主之位,他若愿做,便让他做罢!

45:之后,董卓杀死刘辨,逼死何太后,并且杀害了朝廷一些王公大臣,比如袁绍在京城的所有亲眷。

46:后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被袁绍请为军师。

47:最大的隐患在于,黄巾军乃全民公敌,如果锋芒毕露,西边袁绍曹操和北边的公孙瓒,任何时候要大军压境,都随时出师有名。

48:也难怪,眼下公孙瓒与袁绍战事一触即发,如今冀州各郡都在观望风色,文远入住巨鹿仅仅一年有余,巨鹿郡便蒸蒸日上,百姓富足,乡里安乐。

49:一百零四、袁绍公卿子弟,纨绔膏粱;张邈东平长者,糊涂迂腐;孔伷清谈高论,纸上谈兵,打起仗来全都不是您董相国的对手。

50:三月初的风雨云集、坏事不断到三月末的两路敌人戏剧化退回,云消雨散、好事连连,袁绍的心情也是大落大起几经波澜。

51:雄才大略的曹操,仁义无双的刘备,好谋无断的袁绍,勇猛盖世的孙策,霸气无匹的吕布,不败神话的赵云,更兼有传说中的神秘人物。

52:召集各路将军,就说董卓的西凉大军已经到达虎牢关,我袁绍身为联军盟主,自当以身作则,奋勇当先,不畏强敌。

53:听说冀州的人都欲依附袁绍,为何你独与他们不同,难道是迷而知返吗?

54:婉儿希望相公能尽快将袁绍脑袋砍下来,到时婉儿就要做相公的娘子了,婉儿真的等不及,就想着将身子给了相公,可在父母坟前立下的誓言,婉儿不敢违抗呢。

55:有了袁绍的支持,何进的胆子大了起来,于是他听从袁绍的建议,征天下名士如荀攸、何颙、郑泰、逢纪等二十多人入朝,委以心腹之任。

56:韩馥在接到桥瑁的移书后踌躇不决,后来听从从事刘子惠的建议持观望态度;同时盯住勃海太守袁绍防止其起兵。

57:事情是这样的,本来白马之战颜良是由张辽关羽先登突击刺死的,然后曹操迁徒白马的百姓,袁绍部渡河追击占领白马、延津,至延津南。

58:刘备逃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投奔袁绍,逐渐收集溃散的残兵败将,成为袁绍大举攻曹的力量。

59:比如,武功最高强的吕布,先后投奔丁原、董卓、袁绍等,人称“三姓家奴”,再后来投奔新主子,已是无人可信没有市场了。

60:袁绍为私为公,都应该全力以赴,灭杀董卓,为国报仇,为家雪恨,然而他不率先杀敌,迁延日月,保存实力。

61: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

62:而公孙瓒之兵,见自己主公败阵,己方大将被斩士气全无,被袁绍领军杀的大败而逃。

63:袁绍虽然表面上很是平静,可是心底很是焦急,原本想着今天和圣上谈一谈的,没想到圣上居然开头炮就朝着王明轰去,这让袁绍始料不及。

64:这个时候,袁绍才发现是上当了,中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然后却派刘备和文丑转过来拦截曹操。

65:狡兔死,走狗烹,如今袁绍已取了三州三郡,自然不再将主公视为盟友,而主公被他兄弟二人东西合围,这才是心腹大患啊?这正是在下不让主公声张的原因。

66:吾兄扫荡寰宇,平定四方,有大功于汉室,岂似汝贩席织履之徒,明投袁绍,暗窃河北,欺弄天下百姓,盗取仁义之名。

67:曹操击败刘备,回到官渡,袁绍反而要在此时攻曹,田丰坚决劝阻,竟被囚禁狱中,绍军大举南下,田丰又从狱中上书谏阻,几被斩首。

68:袁绍四世三公,雄踞河朔,名震天下,实力强盛,并且能折节下士。

69:袁绍凭借他“四世三公”的这样一个优势,一个家族的优势,结交了很多的人,做出一副折节下士、礼贤下士的样子,干什么呢?

70:袁绍只觉得自己都快被所气爆了,这帮诸候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闻功则喜,闻过则责,出谋划策未见有人,落井下石更是大有人在。

71:曹操偷袭乌巢,袁绍从郭图之计,命高览、张郃率兵劫曹营,遭埋伏兵败,惧罪而降于曹操,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

72: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袁绍以宽厚得众心,想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今兄弟为恶,此势不两全。

73:可能是考虑到自己无显赫的身世背景,况且袁绍手下良将如云,较难会受重用,于是就率领当地的一些义勇兵投靠了公孙瓒。

74:当曹操正为自己是否具备与袁绍对抗的能力而委决不下时,郭嘉口若悬河,滔滔汩汩地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

75:袁绍得了传国玉玺却不上交朝廷,如今朝廷却分封其子婿,可谓皇恩浩荡,袁绍却不思悔改,残害忠良,今我在此,休叫尔等做了残害忠良之事。

76:袁绍军渡河追击曹军,曹操在延津南用辎重诱敌的计策大破袁绍军,斩杀文丑,还军官渡,袁绍军进保阳武,关羽回归刘备阵营。

77:四月,曹军北救刘延,从荀攸计策,于白马大胜袁绍军,斩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

78:遂不听劝告,一意疾驰而去,袁绍杵在当地,叹恨不已。

79:田丰有些急躁,忍不住开口,还要劝袁绍三思而行。

80: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

81:而是北有虎视眈眈的袁绍,东有虎狼之心的吕布,西有祸害不断的关中诸将,南有奢淫肆欲的袁术,许昌旁边还有一个与荆州刘表遥相呼应的宛城张绣。

82:董卓窃夺洛阳朝廷的政权,废少帝,立献帝,袁绍先走,到冀州去号召各州、各郡一致讨董;不久,袁术也走,带了自己的部队走到鲁阳。

83:虽然是一代枭雄,但曾和袁绍一起在何进手下做过谋士,因此也给他排名,曹操是一代枭雄一代奸雄,当然是诡计多端。

84:对此,***同志曾告诫干部说,不要学袁绍,“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多谋难断,见事迟,得计迟。

85:曹孟德面对袁绍的十万精兵,毫无畏惧,调兵遣将准备迎战。

86: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假如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87:曹操当时不愿得罪袁绍,把大将军位让给袁绍

88:杨林提到曹操,酒客们立即兴奋起来,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已破袁绍、除袁术,统一北方,天下英雄,无人与之匹敌,正是江东的酒肆中被谈论最多之人。

89: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正应当时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90:吕布虽曾刺董,但其背主求荣之举,屡见不鲜,袁绍,虽有四世三公累累盛名,但观其心志,竟有不臣之意,而曹操,虽为丞相,其所行乃是王莽之举。

91:袁绍身旁则自有三五朝堂新秀畅所欲言,雄心壮志溢于言表。

92:在军阀的混乱之中公孙瓒却长期控制了袁绍,致使袁纪不得南向渡河逐鹿中原。

93: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94:郭嘉拿过竹片一看,袁绍自少年时如何纨绔,广招贤良时如何做作,时常问人计略却不采纳,等等等等。

95:二百零二、上个月,僭号天子,陷入多方势力围攻的伪帝袁术终于死了,欲前往青州,寻求袁绍庇护的他被刘备截击,最终死在了他的老地方寿春。

96:奔赴河北袁绍处,一行几人少不了饥餐渴饮、夜宿晓行。

97:关羽随后多年跟随刘备灭董卓、破袁绍、战吕布、退曹操,屡建战功,实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权割据,后因大意失荆州而败走麦城,悲壮去世。

98:霎时石头象暴风骤雨般地落在袁军营寨,打得袁军东奔西逃,无处躲藏,最后袁绍被曹操击败,只好带着八百骑兵,渡江而逃。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