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慈恩寺二月半寓言分句解释:

1:二月韶春半,三空霁景初

2:献来应有受,灭尽竟无馀

3:化迹传官寺,归诚谒梵居

4:殿堂花覆席,观阁柳垂疏

5:共命枝间鸟,长生水上鱼

6:问津窥彼岸,迷路得真车

7:行密幽关静,谈精俗态祛

8:稻麻欣所遇,蓬箨怆焉如

9:不驻秦京陌,还题蜀郡舆

10:爱离方自此,回望独蹰躇

慈恩寺二月半寓言 / 作者:苏颋

二月韶春半,三空霁景初。

献来应有受,灭尽竟无馀。

化迹传官寺,归诚谒梵居。

殿堂花覆席,观阁柳垂疏。

共命枝间鸟,长生水上鱼。

问津窥彼岸,迷路得真车。

行密幽关静,谈精俗态祛。

稻麻欣所遇,蓬箨怆焉如。

不驻秦京陌,还题蜀郡舆。

爱离方自此,回望独蹰躇。


慈恩寺二月半寓言解释:


《慈恩寺二月半寓言》是苏颋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二月半的韶春时节,参观慈恩寺所得的感悟和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二月韶春半,三空霁景初。

献来应有受,灭尽竟无馀。

化迹传官寺,归诚谒梵居。

殿堂花覆席,观阁柳垂疏。

共命枝间鸟,长生水上鱼。

问津窥彼岸,迷路得真车。

行密幽关静,谈精俗态祛。

稻麻欣所遇,蓬箨怆焉如。

不驻秦京陌,还题蜀郡舆。

爱离方自此,回望独蹰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作者游览慈恩寺的经历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春天来临时的美丽景色和自然的景象。作者将此景与人生的转变和追求联系起来,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思和对凡尘世俗的逃离。

诗的开头,描述了二月半的春天,天空空旷,景色初露,给读者带来一种明净、明亮的感受。接下来,作者以“献来应有受,灭尽竟无馀”表达了自己对一切事物的淡然态度和对世间的脱离。这句话说明了人的努力和奉献虽然有所回报,但最终都会消逝殆尽。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进入慈恩寺的场景,殿堂上鲜花盛开,庭院中柳树垂拂,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枝间的鸟儿和水中的鱼儿象征着自然和谐与生生不息。作者通过对寺庙的描绘,表达了对宗教与心灵之间的联系以及将宗教境界与自然景色相结合的愿望。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对身份地位和名利的思考,对人生的毫无望绝感到困惑。作者在深入思考中得知真理,悟到了真正的自由是离开尘世,回归自然。作者虽然离开了秦京(指都城长安),但他在他的诗中永远追求自我的境地。他回望着曾经的生活,踌躇不定,或许也预示着他内心的挣扎和彷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景色,并通过自然景观和宗教寺庙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和追求。诗中充满了宗教和禅意,表现了作者对世俗的冷漠态度,并探讨了人生的本质和追求的意义。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