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题名琉璃院(今改名景祥院) / 作者:徐夤 |
一条溪绕翠岩隈,行脚僧言胜五台。
农罢树阴黄犊卧,斋时山下白衣来。
松因往日门人种,路是前生长老开。
三卷贝多金粟语,可能长诵免轮回。
|
|
题名琉璃院(今改名景祥院)解释: 诗词《题名琉璃院(今改名景祥院)》是徐夤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一条溪流绕过翠岩的情景,以及在这里行走的僧人所述的五台山的胜景。诗人还描绘了农民在树荫下休息,斋戒时山下白衣(即僧人)前来,以及松树是过去的门人栽种、前生的长老开出这条路的情景。最后,诗人提到了三卷贝叶承载着丰收的谈话,也许这种话语的长久传诵可以使人摆脱轮回。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条溪绕翠岩隈,
Astreamwindingaroundtheemeraldrocks,
行脚僧言胜五台。
AtravelingmonkpraisedthebeautyofWutaiMountain.
农罢树阴黄犊卧,
Afterworking,farmersrestundertheshadeoftrees,
斋时山下白衣来。
Duringmealtimes,white-robedmonkscomedownfromthemountain.
松因往日门人种,
Pinetreeswereplantedbyformerdisciples,
路是前生长老开。
Thepathwasopenedbypreviousgenerationsofelders.
三卷贝多金粟语,
Threevolumesofconversationsonprosperityandabundance,
可能长诵免轮回。
Perhapsrecitingthemforalongtimecanhelponeavoidreincarnation.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田园景象,并借之表达了人们对于超越现世尘俗、寻求精神净化和超脱轮回的向往。
诗人通过描述一条溪流绕过翠岩的情景,以及僧人口中所称颂的五台山的胜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之处。树木下农民的休息和斋戒时山下白衣(僧人)的到来,表现了凡夫俗子与修行者之间的交往和共同向往精神净化的愿望。
诗人通过松树和路的描写,意味着修行者们的前辈们种下良种,开辟出了这条修行之路。这是一种传承和发展的象征,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精神智慧的追求和传统文化的重视。
最后,诗人提到了三卷贝叶,即记载着丰收的谈话。这里所指的“贝叶”可能指的是佛经,表示通过阅读和长久传诵这种教义,可以帮助人们摆脱轮回,实现超越凡俗、修行解脱的目标。
整首诗意境高远,以自然山水、田园乡村和修行者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类精神生活和超脱尘世的向往。这首诗流畅的语言和清新淡雅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祥和的境界,引发人们对于思考人生意义、修行和心灵净化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