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放榜日 / 作者:徐夤 |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万里便随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
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
|
放榜日解释: 《放榜日》是唐代徐夤的一首诗,描绘了科举放榜时的热闹场景和人们悬着的心情。
中文译文:
喧喧车马欲朝天,
Thesoundsofcarriagesandhorsesrisetothesky,
人探东堂榜已悬。
Peopleanxiouslylookforthelistintheeasthall.
万里便随金鸑鷟,
Thegoodnewsspreadsfarandwide,
三台仍借玉连钱。
Thethreelevelsoftheexaminationhallstilllendbrilliancetothejadecoins.
花浮酒影彤霞烂,
Flowersfloating,winereflecting,thesunsetglowing,
日照衫光瑞色鲜。
Thesunlightshiningontheclothes,theauspiciouscolorsvibrant.
十二街前楼阁上,
Infrontofthetwelvestreets,onthetowersandpavilions,
卷帘谁不看神仙。
Whowouldn'tbefascinatedbytheimmortalsbehindtherolled-upcurtains?
诗意和赏析:
《放榜日》描绘了科举放榜的盛况,车马喧嚣,人们急切地想知道自己是否能在榜单上找到自己的名字。徐夤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人们渴望取得功名的心情和紧张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金鸑鷟”和“玉连钱”是古代传说中的鸟形金器和玉器,象征着吉祥和财富。这些形象的出现,使整个场景更加瑰丽。
诗的最后两句以“十二街”和“神仙”作为衬托,强调了在科举放榜的那一刻,人人都忘却了尘世的俗务,纷纷凝神聚气,期盼自己能成为仙人一般的存在。
总之,《放榜日》通过描述科举放榜的场景和人们的心情,展示了对功名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人们对科举制度的希望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