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寻道者所隐不遇(一作于鹄诗,题作访隐者不遇)分句解释:

1: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

2: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

寻道者所隐不遇(一作于鹄诗,题作访隐者不遇) / 作者:窦巩

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

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


寻道者所隐不遇(一作于鹄诗,题作访隐者不遇)解释:


《寻道者所隐不遇》(又名《于鹄诗,题作访隐者不遇》)是唐代窦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篱外涓涓涧水流,

槿花半点夕阳收。

欲题名字知相访,

又恐芭蕉不奈秋。

译文:

篱外细细的涧水流淌,

槿花在夕阳的余辉中渐渐凋零。

我想题上名字以示相访,

但又担心芭蕉树无法承受秋天的凄凉。

诗意: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寻道者的心境和遭遇。诗人呈现了篱外细细的涧水流淌的景象,以及夕阳余辉中渐渐凋零的槿花。寻道者想要题上自己的名字,以表示自己的身份并寻找隐者,但他又担心自己的存在会干扰芭蕉树在秋天的凄凉时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寻道者内心的纠结和矛盾。篱外的涧水流淌和凋零的槿花都是自然景象的象征,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诗人表达了寻道者的孤独和迷茫。寻道者渴望与隐者相会,但又担心自己的存在会破坏秋天的宁静。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犹豫使得诗词充满了哲思和诗意。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寻道者的心境和遭遇,诗人传达了对于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以及对于隐逸生活和自然之美的向往。这首诗词在唐代文学中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思。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