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正 / 作者:元结 |
(古有正王,能正慎恭和以安上下,故为《至正》之诗
一章四韵八句)
为君之道,何以为明?功不滥赏,罪不滥刑;
谠言则听,谄言不听;王至是然,可为明焉。
|
|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正解释: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正》
治风诗五篇,首元济,为君之道,何以为明?
古有正王,能正慎恭和以安上下,故为至治。
功不滥赏,罪不滥刑;谠言则听,谄言不听;
王至是然,可为明焉。
中文译文:
以至善之治为君之道,何以体现明智?
古代有着正直的君王,能够以正直、谨慎、恭敬、和谐来安抚上下,因此被称为至治之王。
表扬功绩不滥加赏赐,处理罪恶不滥用刑罚;
正直的奏言会被倾听,奉承之言不会被采纳;
只有君王能够达到这样的境地,才能称之为明智。
诗意:
这首诗词讲述了作为君主,要以至善之治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来治理国家。描绘了一位君王应该有的品德和作风。正直、谨慎、恭敬、和谐的治理方法能够安抚和统一人心,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同时,诗中也强调了君王应该有良好的心性和判断力,要能够辨别正直的忠言和奉承谄媚的言辞。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明智之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君主治理方式的讲述,展现了古代道德伦理观念和君主治国的思想。诗词简洁明快,表达直接,用字朴素,却表达了深刻的含义。通过对正直君王的描绘,强调了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和君王应具备的品德与作风。整首诗词流畅自然,给人以明晰而深思的感觉。展现了作者才思敏捷和对时代风尚的敏锐感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