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正分句解释:

1:(古有正王,能正慎恭和以安上下,故为《至正》之诗

2:一章四韵八句)

3:为君之道,何以为明

4:功不滥赏,罪不滥刑

5:谠言则听,谄言不听

6:王至是然,可为明焉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正 / 作者:元结

(古有正王,能正慎恭和以安上下,故为《至正》之诗

一章四韵八句)

为君之道,何以为明?功不滥赏,罪不滥刑;

谠言则听,谄言不听;王至是然,可为明焉。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正解释:


中文译文:《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正》

为君之道,何以为明?

功不滥赏,罪不滥刑;

谠言则听,谄言不听;

王至是然,可为明焉。

诗意:这首诗词是元结用他的治国理政思想所写的一首诗,主题是为君之道。他认为一个君王要怎样才能明智地治理国家?答案是要公正地赏罚,倾听忠言而不接受谄媚之言。只有君王能够做到这些,才能算是明智的。

赏析: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治理国家的理念。他认为,一个明智的君王应该以公正的态度来奖励功臣,惩罚罪人;只听取真诚的忠言,而不接受虚伪的谄媚之辞。只有这样,君王才能被认为是明智的。

作者的思想深邃而实用,他认为一个好的君王应该以公正为准则来治理国家,不滥用赏罚权力,听取真实的建议,不受迎合之辞所蒙蔽。通过这样的治理方式,才能达到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福祉。这些思想在唐代官僚体制中尤为重要,展示了作者对于理想国家的向往和思考。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