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漫问相里黄州分句解释:

1: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2:各问其性情,变之俱不能

3:公为二千石,我为山海客

4:志业岂不同,今已殊名迹

5:相里不相类,相友且相异

6:何况天下人,而欲同其意

7:人意苟不同,分寸不相容

8:漫问轩裳客,何如耕钓翁

漫问相里黄州 / 作者:元结

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各问其性情,变之俱不能。

公为二千石,我为山海客。

志业岂不同,今已殊名迹。

相里不相类,相友且相异。

何况天下人,而欲同其意。

人意苟不同,分寸不相容。

漫问轩裳客,何如耕钓翁。


漫问相里黄州解释:


诗词《漫问相里黄州》的中文译文是:东边有渔父,西边有山僧。分别问他们的性情,他们都无法改变。你是二千石的官员,我是穷游山海的旅人。我们的志向和事业岂能不同,如今已经有了不同的名声。我们相处的人们,也不是相类而是相异。何况天下的人,却希望他们的意愿相同。如果人们的意愿不同,分寸就无法相容。我想问问那些华丽装饰的客人,与务农和钓鱼的老人相比,如何呢?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元结对生活中不同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的思考。他通过描绘东边的渔父和西边的山僧,提出了自己和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对比。他自称为“山海客”,强调自己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而与之相对的是公家官员的地位和社会地位,代表了传统的功名追求。诗人认为,他们的志向和事业已经迥然不同,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他也指出,即使是相识的朋友,也会有不同的爱好和追求。最后,他提问天下的人,是否真的希望他们的意愿相同,而这样的相同可能会导致冲突和不和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反问,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多样性的追求。他提供了一个不同人群的选择,探讨了不同的生活道路和价值观。诗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志向,而人们的理解和包容应该建立在对多样性和差异的尊重上。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