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长安书事寄卢纶分句解释:

1: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

2: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

3:及此时方晏,因之名亦沈

4: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

5:素业在山下,青泉当树阴

6:交游有凋丧,离别代追寻

7: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

8:残愁犹满貌,馀泪可沾襟

9: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

10:终期入灵洞,相与炼黄金

长安书事寄卢纶 / 作者:李端

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

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

及此时方晏,因之名亦沈。

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

素业在山下,青泉当树阴。

交游有凋丧,离别代追寻。

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

残愁犹满貌,馀泪可沾襟。

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

终期入灵洞,相与炼黄金。


长安书事寄卢纶解释:


《长安书事寄卢纶》

弱冠家庐岳,

从师岁月深。

翻同老夫见,

殊寡少年心。

及此时方晏,

因之名亦沈。

趋途非要路,

避事乐空林。

素业在山下,

青泉当树阴。

交游有凋丧,

离别代追寻。

向秀初闻笛,

钟期久罢琴。

残愁犹满貌,

馀泪可沾襟。

勿以朱颜好,

而忘白发侵。

终期入灵洞,

相与炼黄金。

中文译文:

年轻时住在家庭和庐山之间,

从师多年,师徒之情深厚。

翻阅古书,与老师相见,

寥寥几个年轻人心境殊异。

到了如今,才悟明事理,

因此名利也黯淡无光。

不追逐名利的路,

喜欢在宁静的林中避世。

本来有山下的职业,

清泉流过在树荫下。

交游中有离别和凋零,

离别后只能追忆。

初次听到笛声,

钟期久已放下琴弦。

心中的痛苦仍然显现在容貌上,

剩下的泪水能沾湿衣襟。

不要因为美貌,

而忘记白发已经侵蚀。

最终要进入灵洞,

一起炼制黄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他以清新、含蓄的文风著称。《长安书事寄卢纶》描述了诗人年轻时的经历和心境,以及对名利和岁月流转的思考。

诗中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在家庭和庐山之间度过的时光,他从师多年,与师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翻阅古书,与老师相见,他发现自己与其他年轻人的心境有所不同,他的思想更加成熟。然而,当他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领悟到事理之后,他开始逐渐淡化名利的追求,享受在宁静的林中避世的乐趣。

诗中也描绘了诗人对于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感慨。他回忆起与交往的朋友们的离别和凋零,他们相聚的时光已经过去,只能通过回忆来追寻。他初次听到笛声,意味着他初次感受到时光的流逝,钟期久已放下琴弦,表示他对于过去的追忆已经停止。然而,他内心的痛苦和忧伤仍然显现在他的容貌上,他的泪水能够沾湿衣襟,表达了他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无法忘怀。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对外貌和年龄的深思。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只看重外貌的美丽,而忽视了岁月带来的白发侵蚀。最终,诗人希望能够进入灵洞,与他人一起炼制黄金,这里的黄金可以理解为内心的修炼和提升。整首诗以诗人个人的经历和心境为主线,通过对名利、岁月和离别的思考,表达了对于内心修炼和成长的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含蓄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经历和内心境界的思考和感悟。诗人在岁月流转中逐渐认识到名利的虚幻和世俗之空,他选择远离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提升。诗中融入了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忧伤和留恋,以及对外貌和年龄的深思,呈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整首诗情感含蓄而深沉,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通过对自我和人生的反思,诗人呈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追求,引发读者对于内心修炼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