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砚分句解释:

1:左思裁赋日,王充作论年

2:光随锦文发,形带石岩圆

3:积润循毫里,开池小学前

4:君苗徒见爇,谁咏士衡篇

砚 / 作者:李峤

左思裁赋日,王充作论年。

光随锦文发,形带石岩圆。

积润循毫里,开池小学前。

君苗徒见爇,谁咏士衡篇。


砚解释:




左思裁赋日,王充作论年。

光随锦文发,形带石岩圆。

积润循毫里,开池小学前。

君苗徒见爇,谁咏士衡篇。

诗词的中文译文:

砚台,

左思裁剪文章的日子,

王充论述岁月之间的变迁。

光芒随着锦绣文辞而发出,

形状像是石岩般圆润。

积聚墨水润湿了毛笔的寸寸,

开启池塘,小学堂前。

君臣们徒看着他们的文采消逝,

谁来歌咏士衡所写的篇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砚台为主题,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诗中以“左思”和“王充”来象征古代文人,左思是创作了优秀裁赋的文人,而王充则是著名的历史思想家。通过他们的裁赋和论述,作者反思了时代的变迁和光阴的流逝。

诗中的“光随锦文发”一句,用“光明”比喻文采,表达了砚台作为文人工具的价值,其上印有锦绣般的文辞,象征着文人才华的闪现。而“形带石岩圆”则形容砚台的形状,石岩一般的圆润与稳定,暗喻了文人对于墨池一样的砚台的依赖。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砚台与小学、士衡篇进行对比。他在开池小学前积润了循毫里,表达了砚台是文人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的必需品。而“君苗徒见爇,谁咏士衡篇”则反映了时光如梭,时代更迭,人们只能看到以往文人的作品消逝,而无法再有新的士衡之作。

整首诗简洁明了,运用了比喻和典故手法,通过砚台的描绘,象征了文人的创作和学习过程,并反思了时代的变迁和文人的命运。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于时光流逝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唐代诗作。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