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是出自《陈子昂》创作的“群公集毕氏林亭”,总共“4”句,当前“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是出自第2句。
“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解释: 首先,《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是一首古代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大致理解其内容和象征意义。 1. 句义解释: - “默语谁能识”,诗人以无声的语言表达,暗示内心的深沉或者难以言喻的思绪。 - “琴樽寄北窗”,琴和酒是古人寄托情感、排遣孤独的方式。这里诗人借助北窗下的琴与酒,将内心的渴望传达出去。 2. 创作背景及感想: 陈子昂(661年-702年),唐代文学家,主张“复古”以恢复汉文化。这首诗可能是在其创作生涯中,因深思人生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感慨而作。 3. 评价: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首先,它运用了含蓄、象征的手法,使得诗的主题更加深远。其次,陈子昂在诗中流露出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精神。 综上所述,《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魅力的诗歌,展现了陈子昂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他的文学贡献。
查看完整“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相关诗词以及介绍... >>
上一句: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 的上一句
下一句: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 的下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