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夕偶题 / 作者:李商隐 |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
|
七夕偶题解释:
《七夕偶题》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对爱情的思索和对世俗的嘲讽。
诗歌的中文译文为: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诗歌中的“宝婺”指的是七夕节上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聚的一颗星辰,称为“宝婺星”,表示最美的爱情。第一句描述了宝婺戴着珠宝佩饰摇曳的情景,寓意着美好的爱情。而“常娥”则是织女星的别名,照耀着一个个玉轮,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一直在天空中存在。
第二句中的“灵归天上匹”表达了爱情的高尚和超脱凡世的品质,它是属于天上的灵魂,才会在世间这个平凡的地方遗留下来。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爱情难以被世人所珍视和理解。
第三句描绘了七夕节上的热闹场景,形容了人们争相花果香的情景,表达了七夕节当天人们的喜庆和热闹。
最后一句揭示了作者对世俗的嘲讽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这句话暗指明天,社会将回归平静,人们将继续过日子,而七夕节的美好只是短暂的,现实中贫穷却永远存在。这里的“阮家贫”可能是指李商隐自己的贫困生活,也可能代表了整个社会的贫困现象。
整首诗通过对七夕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