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奉德音,攘袂於天人之际”是出自《 王勃》创作的“益州夫子庙碑”,总共“274”句,当前“躬奉德音,攘袂於天人之际”是出自第232句。
“躬奉德音,攘袂於天人之际”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逐句解释《躬奉德音,攘袂於天人之际》这句话。这是一首文言古诗,所以我们用现代汉语的思维方式去理解。 1. "躬奉德音":躬身实践道德的声音,这是王勃对教育者应具备品德的要求。 2. "攘袂於天人之际":在天地人交汇之处振臂一呼,这里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一种超越世俗,以德引领的崇高理想。 创作背景和感想: 《益州夫子庙碑》是王勃在公元645年(唐太宗贞观九年)因学业优异被派往蜀地成都考察教育情况时所作。这反映了唐朝重视教育,选拔人才的政策。 评价: 这句话体现了王勃对于教育的理想化追求和道德人格的坚守。他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以德引领的理想境界,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查看完整“躬奉德音,攘袂於天人之际”相关诗词以及介绍... >>
上一句:躬奉德音,攘袂於天人之际 的上一句
下一句:躬奉德音,攘袂於天人之际 的下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