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尼岫凝銮,暂似峒山之典出自哪一首诗以及相关介绍

尼岫凝銮,暂似峒山之典”是出自《 王勃》创作的“益州夫子庙碑”,总共“274”句,当前“尼岫凝銮,暂似峒山之典”是出自第147句。

尼岫凝銮,暂似峒山之典”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解析这句话。《尼岫凝銮,暂似峒山之典》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作品。这是一句比较复杂的诗句解释。
  
  - "尼岫":这里的"尼"一般指佛教中的尼姑;"岫"是指山的峰峦或岩洞。合起来指的是尼姑所居之地。
    
  - "凝銮":"銮"古代皇帝出行时乘坐的华丽车驾,象征皇权或尊贵者;"凝"形容词,表示集中、凝聚的状态。这句话意思是皇上的车驾凝聚在这里。
  
  - "暂似峒山之典":这句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比喻说明。"暂似"意味着暂时相似或相同,即尼姑所居之地在特定时刻有皇家车驾的尊贵感;"峒山之典"可能是指古代某个地方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而被尊称为典故。此处借用典故来进一步强调尼姑所居之地在某一时段的特殊意义。
  
  创作背景:王勃是初唐时期的文学家,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自然,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此诗创作于公元675年(唐高宗显庆元年),王勃被贬交趾时所作,旨在表达对皇权的敬畏之情。
  
  评价:这句话形象地比喻了尼姑居地在特定时刻因为皇权的存在而显得尊贵无比。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对于权力、地位的高度重视和敬畏心理。这正是王勃诗歌特点之一——寓情于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查看完整“尼岫凝銮,暂似峒山之典”相关诗词以及介绍... >>

上一句:尼岫凝銮,暂似峒山之典 的上一句

下一句:尼岫凝銮,暂似峒山之典 的下一句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