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句分句解释:

1: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

2:日睹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3:(《箜篌谣》

4:一作岂甘井中泥,时至出作尘

5:情知一丘趣,不谢千里印

6: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7:(以上并见《海录碎事》

句 / 作者:李贺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

日睹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箜篌谣》。

一作岂甘井中泥,时至出作尘。



情知一丘趣,不谢千里印。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以上并见《海录碎事》。





句解释:




诗词:《句》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不见山巅树,

摧屋下为薪。

日睹井中泥,

上出作埃尘。

情知一丘趣,

不谢千里印。

倚剑登高台,

悠悠送春目。

诗词的中文译文:

看不见山巅的树木,

摧毁屋顶用作柴薪。

白天看见井中的泥土,

被挖出来成为尘埃。

心知一片小山的趣味,

不需要感谢千里之印象。

倚着剑登上高台,

悠悠地追逐春天的目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李贺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一种景象:山巅上的树木被砍伐,摧毁的房屋用作柴薪,而井中的泥土被挖出来扬起成为尘埃。这种景象可能是对当时社会动荡和战乱的描绘,也可以理解为对生活困境和痛苦现实的映射。这种景象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理解。他认为,只有通过深入感知生活中微小而美好的事物,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趣味。他无需感谢那些遥远的印象,因为他已经在当下的一丘之地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最后两句以倚剑登高台的形象来描述作者追逐春天的目光。这里的倚剑可以理解为一种豪情和追求,登高台则象征着追求高远的目标和理想。悠悠送春目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的描绘,展示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它呈现了一种悲壮而又豪迈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李贺的个性和对于现实的思考与追求。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