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荀爽相关组词:

冠履无爽 心爽神怡 荀令香 荀淑 爽然 飒爽英姿 林爽文 轻爽 百不一爽 爽心豁目 杜荀鹤 丝毫不爽 荀勖 屡试不爽 荀爽 豪爽 荀况 荀子 昧爽 荀彧 直爽 爽直 爽约 爽朗 爽快 凉爽 英姿飒爽 爽性 爽气 爽脆 分毫不爽 橚爽 英爽 爽心悦目 爽心 爽爽 爽身粉 爽然自失 爽然若失 爽俐 爽口 爽恺 爽垲 爽俊 爽健 神清气爽 槮爽 飒爽 秋高气爽 清爽 肃爽 竞爽 隽爽 孟荀 不爽利 精爽 驰爽 余爽 人逢喜事精神爽 乾爽 健爽 俊爽 

荀爽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荀爽
   繁体: 荀爽
   拼音: xun shuang
   读音: xún shuǎng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荀爽造句
   组词,组成语: 

荀爽解释

荀爽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荀爽(128~190)字慈明又名諝;荀淑之子。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称道曰:「可为人师。」爽遂专研经书摒除酬酢不受朝廷徵召。荀淑有子八人时人谓之「八龙」誉为:「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后遭党锢隐居海上;又南遁汉水之滨十余年间勤于着述为世硕儒。献帝即位董卓辅政再度徵召爽推辞不准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晋封为光禄勳;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见董卓极其残暴必危害社稷因而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共图国事亦与司徒王允及卓长史何顒等为内谋。不幸当此之际病卒享年六十三岁。按〔献帝纪〕荀爽死于初平元年夏五月传言六十三故遂推当生于顺帝永建三年。
  荀爽根据「阳道进阴道退」的道理造为「阳升阴降」之说以注〔易〕;凡阳爻都有上升九五的趋势凡阴爻都有下降六二的趋势因此号为「升降说」。荀爽之升降说本于三种观念。第一阴阳爻之动以互相调和为利:阴阳调和本为大易化成万物的基本作用爽从阴阳升降的未然情状解释之注乾、坤二卦即以阴阳调和立义。其二阴阳爻之动以当位为正:阴阳爻各当其位荀爽升降说对此严格遵守即阳爻升当升阳位阴爻降当降阴位如果升不当位或降不当位则为不利。其三特重卦中二、五两爻:因五为阳位之最尊二为阴位之最尊所以二、五两爻升降是荀爽注中最常用的典型。由于以上三种观念的结合相互交易阴阳既调各当其位其注乾彖传云:「离坎者乾坤之家而阴阳之府。」由此显示了荀爽注所有六十四卦的总思想路线。
  中国易学发展的历程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伏羲到周文王;第二阶段自文王到孔子;自孔子至象数易为第三阶段;象数易时代是第四阶段。又易学的发展历程系由天道、神道而进入人道而象数易正处于人道阶段;其与儒门易学的不同在于儒门重在发挥「人的德性」而象数易则重在成就「人的知识」其目的不在于求一个完美人格而在就人智所能及的知识领域中去证明易道的无所不在。因此荀爽秉此精神其学说中的教育及文化特色最明显的有两方面。第一表现中语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唯其教育理念和儒门有所不同所欲表现的着重于知识层面从数术、卦象爻辞的变化与幽颐精微的易理相互融合将天道与人事相合成功地发展天人合一的思想。其二具有中语文化中以「人」为重心的思想:从文化发展史上看孔子以不同的角度汇整了以人为重心的文化型态且于教育上有人本的观念如「因材施教」即与现代的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象数易是在孔子之后于这方面的反应最是显用故荀爽师费直「注经」之术即是表现以人为重心的最佳实例虽在东汉季世象数、筮术盛行但在其师费氏等人的努力之下以人为本的治经色彩得以迅速恢复。后王弼出更是扫除象数恢复十翼义理注经使中国教育方向不悖离人道而行以人为重心的基础遂得以绵承至今。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