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手抄本相关组词:

大字本 兰花手 毛脚毛手 头手鼓 手板子 改编剧本 学校本位课程 伴手 日本历史 课程本位评量 早期介入-活动本位介入法 行为样本 教育基本权 十大基本能力 本我自我超自我 本我_自我_超自我 教师发展本位的课程推广 手写输入板 日本史 日本金粉蕨 人力资本论 文化哲学本位的课程规划 教学历程本位的课程发展 能力本位教学法 日本中小学教师素质管理制度之研究 本地的 运输成本 别手 教育的本质 纪事本末类 拱手而降 二手烟 打手心 本无宗 吹鼓手 旁观袖手 拍手拍脚 舍本问末 抄札 抄空儿 抄身 措手不迭 根深固本 小抄 舍本事末 藤本植物 抄起 盈手 叉手不离方寸 军牢快手 影抄 惯手 本非 手提电脑 白手套 民惟邦本 职业选手 本线 梵本 血本无归 摊手 沟通的本质 民以食为本 抄发 君子务本 一手儿 资本主义精神 基本过程技能 石印本 边际成本 扎手舞脚 抄没 文化资本 手摺 搓手顿脚 本薪 一本正经 翼手龙 垂头拱手 拍手叫好 精装本 第二手资料 版本学 攜手 拱手作揖 烫手山芋 得心應手 基本动作技能 内府本 本尊 负手 手簡 第一手资料 北监本 挽手 招招手 手提袋 户籍誊本 怪手 板手 

手抄本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手抄本
   繁体: 手抄本
   拼音: shou chao ben
   读音: shǒu chāo běn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手抄本造句
   组词,组成语: 

手抄本解释

手抄本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手抄本指手抄之图书;据某书为底本而抄录者称传抄本。在中国造纸术没有发明以前文字的传播有赖于竹简、木简和帛书。蔡伦改进造纸方法和造纸原料后这个时期文章、书籍的流传全仗读书人手抄。明陆容[菽园杂记]卷10云:「古人书籍多无印本皆自抄录」。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独余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现今传世的晋陈寿的[三国志]抄本残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用纸抄写的书残卷仅存[吴志]部分。雕板印刷虽在唐代逐渐盛行但唐代书籍流传仍然要靠书生手抄。清光绪25年(1899)甘肃敦煌莫高窟遗书即可证明这些起自晋末至宋初的30000余卷写本图书都是写在质细而厚的藏经纸上包括了经史子集许多内容对于今天进行校勘、训诂、辑佚均有极大贡献。宋元时期的抄本传世稀若星凤明代抄本也不多见清代所抄之本传世最多。在各种抄本中以名人学者所校为好因抄本在誊录过程中难免出现舛误或漏字、或改窜如能以较好之本为之校勘即是佳本。好的抄本一是依据作者稿本所抄而稿本又未付之剞劂这种抄本的价值尤高如[石头记][徐霞客游记]的几种早期不同抄本。二是抄本和传世刻本相较在时间上要早在内容上要多如明抄本[北堂书钞]、[说郛]等。在抄本中还有影抄本即将质薄而坚韧的纸覆在刻本上照其点画行款一笔不苟地摹写以宋刻本或元刻本为底本的影抄本称影宋抄本、影元抄本。影抄本的价值在于当原本不幸湮没即可从影抄本中窥见原本之庐山真面。明清以来的抄本书中以毛氏汲古阁抄本为最[藏书纪要]云:「汲古阁影宋精抄古今绝作字画、纸张、乌丝、图章追摹宋刻为近世无有」。官方政府所抄之书多是卷帙浩繁者如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等。清代私家抄书是传世最大宗者但也有价值不高者如凡从流传较多之刻本中摘抄某些段落章节拼凑成本或私垫训蒙作为读本传抄通行刻本或四库全书本者。明清两代的名家抄本抄书用纸多自家印制版心下或版心上多印有自己的藏书室、楼、斋、阁、堂等名。明代抄本纸质多白皮纸明末抄本多用竹纸。明抄本中有黑格、红格、蓝格、无格之分一般来说黑格、红格较之蓝格在时间上要早。字体飘逸自然不受拘束有别具一格之感。清代抄本纸质多竹纸、毛泰纸。清初抄本字体也不受拘束挥酒自如乾嘉以来抄本多馆阁体字体力求工整较好辨认。抄本中明抄本不避讳清代则避。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