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琴铜剑楼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铁琴铜剑楼为清江苏常熟菰里(亦作罟里)瞿氏藏书楼名与聊城杨氏海源阁、归安陆氏皕宋楼、钱塘丁氏八十卷楼并称有清季南北藏书四大家之称。 铁琴铜剑楼藏书始自瞿绍基时约在嘉道之际。常熟素为藏书之乡加上吴门书坊昌盛绍基得地利之便历十年积书达100000余卷。又值稽瑞楼、爱日精庐及士礼居藏书先后废散因得拔取其中珍本奠定瞿氏藏书甲于吴中的基础。绍基殁后子镛克承先志尤锐意蒐访瞿氏藏书卒能汇为大观成为近代的文献宝库。 镛子五人自幼在其薰陶下颇能知书爱书对图书分类及库架排列亦很娴熟。唯三人早殁藏书的赓扬工作全赖秉渊、秉清二人承继。咸丰10年(1860)太平天国祸事将及苏常兄弟二人唯恐书籍遭劫乃不避艰险载书避难。前后凡经五次搬迁历时四年。在兵燹波涛之际藏书颇有散亡;然秉渊兄弟也能利用藏家藏书散出之便留意采访往往得善本。 秉渊无嗣秉清有子三人:启文、启科、启甲均能克绍箕裘。启文、启科谢世后启甲独力经营颇能重振瞿氏的旧业。光绪末年两江总督端方以瞿氏藏书有目人觊觎有东辇之虞为由拟强行徵购做为学部开办图书馆之需。端方先以重利为饵并诱以京官的爵禄为酬然启甲不为所动。端方乃改采威逼并造谣表示启甲已同意售书助成图书馆欲采霸王硬上弓的强硬手段。唯启甲力持不可端方地无可如何。后经人斡旋启甲同意影钞若干种书进呈以塞其意徵购图书之事乃止。 1924年苏浙战事起启甲冒险载书移藏沪渎(在上海县东北)因应变得宜藏书免遭战火波及。1930年两度有民众向民国时期的教育部指控启甲售书予外人幸得蔡元培、张元济董康等人出函证明售书风波方告平息。 启甲于抗战初期病殁藏书归其子济苍、旭初、凤起兄弟三人管理。因迫于生计不得不赖售书过活所藏精品有部分遂归他姓所有然兄弟仍努力保守孑遗。1949年后私人藏书不易保有瞿氏兄弟将所藏捐赠北京图书馆五世收藏由私归公告一段落。 瞿氏藏书五代名德相继历逾一百五十年足与天一阁先后辉映。而累代辛勤积渐求书有法使其收藏宏富精美非一般藏家能够企求。同时藏书派有专人管理定时晒书保管得宜故能历久不失。更难得的是藏书乐意供人阅览对观书者的资格不加限制珍秘藏本也任人观览。而准备五脍一汤招待来看书之人尤令人津津乐道。又很乐意借书供人摹刻以使古书能化身流传。瞿氏的不吝通假在公共图书馆未发达的当时实已担负起保存文化和传播知识的任务。 瞿氏藏书楼初名恬裕斋(或作恬裕堂)是绍基依据尚书中「引养引恬」及「垂裕后昆」两句话命名的。而瞿镛的珍藏中有铁琴一张、铜剑一柄最为他所宝爱故又以铁琴铜剑为楼名。其后恬裕斋与铁琴铜剑楼二名遂可互用。大约要到〔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印行后世人才专以铁琴铜剑楼相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