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不证自明相关组词:

不知不罪 把不住 明欺暗骗 目不定睫 渺不相涉 力辞不受 掌不起 悒悒不快 打话不同 不是头势 不徇颜面 冰炭不相入 不可不 低徊不已 怡然自悦 骂人不吐核 不阻 打虎不着,反被虎伤 通脱不拘 金刚不坏之身 不争得 徒不上墓 待不见 不顾高低 为政不在多言 神色不变 黄花明日 耐不住 光明灯 不展愁眉 离了靛缸,染不着颜色 躲不了 不平之鸣 不受笼络 怏怏不平 不开交 不彩 八不 高台明镜 不翦 顿不脱 案兵不动 不敢欺 连续不断 自动化控制 迈锡尼文明 米诺斯文明 观不可思议境 自桧以下 郑炯明 甘耀明 自学辅导法 李自成之乱 国立阳明大学 自强运动 不列颠战役 自陈量表 自我效能感理论 环境不确定性 自我调节学习 自我引导学习 自我揭露 自我调整方案(self-modification) 自然主义派典 自传法 本我自我超自我 食慾不振 本我_自我_超自我 马雅文明 自然系统模式 自由学习 不证自明理论 自我管理治疗法 自传量表 自我防卫机制 自由软体 富不如贫 自杀个案谘商 凌明玉 不定比例 一折短剧-明朝 不定时距 大匠不斲 自我区隔化_(differentiation_of_the_self) 自然与生活科技学习领域 两河流域文明 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 儿童美术自由创作的方式 不知_ 文化不利 社会工作师自主管理 心智自我管理理论 自助行 自由回忆法method_of_free_recall 集会自由 自我应验预言 结社自由 不入队 看不出 远不如 

不证自明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不证自明
   繁体: 不證自明
   拼音: bu zheng zi ming
   读音: bú zhèng zì míng
   英语: Self-Evident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不证自明造句
   组词,组成语: 

不证自明解释

不证自明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不证自明(简称自明)指某个命题(proposition)不需经过论证(argument)或呈现证据其真理性(truth)就能立即获得肯定。
  古希腊斯多噶学派(Stoics)认为有些观念是不证自明的例如整体等于部分的总和他们称此类不证自明的观念为「共同观念」(common notions)共同观念是所有人类共有的基本观念用以作为知识的起点。此外共同观念尚包括善恶及神的观念在内。后来中世纪的奥克汉(William Ockham 1285~1349)曾将一般命题(general propositions)的证明分为两类:自明的(per se nota)命题与经验证明的(nota per experientiam)命题;前者系透过词句本身意义来证明后者则需藉由经验来证明。奥克汉对于命题的区分也成为后来学者分类的先河。如莱布尼兹(G.W. Leibniz 1646~1716)区分了「理性其理」(truths of reason)与「事实真理」(truths of facts)前者所依存的是同一性(identity)原理是必然的(necessary);后者则以充分理由(sufficient reason)为主是通然的(contingent)。莱布尼兹的分类也就是今日所习称的分析与综合(analytic-synthetic)的区分。洛克(J. Locke 1632~1704)承续了莱布尼兹关于真理类型的区分将真理分为「文字的真理」(truths of words)与「思想的真理」(truths of thought)两类前者指观念间的一致(agreement)后者则指观念与事物间的一致。休姆(D. Hume 1711~1776)使用了不同的名称来指分析与综合的区别区分了「属于事实之物」(matters of fact)与「属于观念的关系」(relations of ideas)两类概念。康德(Imm. Kant 1724~1804)则将真理性与判断连在一起并在分析、综合判断外再加上先天综合的(synthetic a priori)判断。
  综括而言不证自明表示一个命题不需经验的检证就可证明为真。在中世纪以前不证自明的命题常是一些与形上学命题有关的观念论者并以之为知识的起点。但当奥克汉将命题分开为自明的与经验的之后不证自明表示一种单从命题的语意即可断定为真的命题而不需经验的验证。从逻辑上看来这种不证自明事实上指的正是定义中「同语反覆」(tautology)。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