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气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志气见于〔孟子·公孙丑上〕记载孟子与弟子公孙丑的对话。公孙丑问:「敢问夫子之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孟子回答:「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公孙丑觉得孟子的话前后矛盾所以又问:「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孟子说:「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公孙丑问:「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在这段话之前公孙丑问到孟子能否位居高官、承担重任而丝毫不动心?孟子说他四十岁就不动心了还说其实要做到不动心并不难举出告子比他更早就不动心的事实。于是公孙丑就请教孟子和告子对于「不动心」的看法有何差别?孟子回答:「告子认为一个人所说的话如果于理不通就应该舍弃他的话不必再费心思考他存心的好坏;反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心有所不安就要极力克制心念而不要求助于意气的作用。」孟子认为告子的说法不尽完善因为这样做虽然可以不动心却未免有些意气用事对于那些行于心有所不安的要极力克制不要牵动出气的作用这倒还说得过去;但是如果一听见别人的话不合情理不问存心好坏就一律抹煞那就辜负对方的好心是行不通的。 孟子进而阐释人心念的趋向是「志」充满形体的叫做「气」。志如统帅朝向那里如徒卒般的气就跟到那里换句话说志是引导气的气是随从志而动的所以气随着志而变化。 当「志」专一不贰、坚定明确的时候「气」一定随着它那么人生会往正轨中运行;反之如果 「志」无定向「气」就会颠倒错乱反回来又牵动扰乱「志」将使人的行为脱轨失节失去原来应有的法度与规矩。所以必须时时把持住志才能让气处在平顺的状态也是「不动心」的要诀。 因为「志」是心之所向的我国儒家向来主张志之确立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方向所以教人先立志孔子更要人「志于道」、「志于仁」可见「立志」能导引人生走向正确的方向。通常将志气二字连用可以解释为志向也可解释为志向气节后一个解释和孟子所说的志气本意相合只是气节又引申出道德涵义。
志气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骨气、节操。 【造句】他虽穷居陋巷却很有志气从不向人摇尾乞怜。 2:奋发、上进的决心与勇气。 【造句】他从小就很有志气一心要做个悬壶济世的医生。
志气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上进的决心与勇气。《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晓得没甚长筵广席要做好官也没干都把那志气灰了。」骨气、节操。如:「他虽穷居陋巷却很有志气从不向人摇尾乞怜。」
|